“呵。”听完解释后的温南新终究是控制不住自己,笑出了声。
“师哥。”轻笑声中,小轻归显得更加局促。
为了给小姑娘个台阶,温南新擡手遮面缓了缓,再次放下手时面上已然恢覆往日的温柔,可眼中留有的笑意却没减分毫,迎着早日的晨光,散发着耀目光亮。
比星星还要好看。小轻归注视着自家师哥的眼眸,不自觉感叹着。
“行了,小傻瓜。”温南新看着有些低落的小轻归,忍不住擡手拍了拍那个不知道在想什么的小脑袋,“马上也快下午了,再不去新街,可真就吃不着粉蒸肉了。”
温南新牵起小轻归的手,起身朝自行车边走去。
小姑娘看着自家师哥的背影,睫毛轻闪,眼眸晶亮,哪儿还有半点刚才的不悦。
刚才师哥露出的笑容,明显比刚出门那时好看许多,真心许多。
“笨蛋师哥。”小轻归轻声呢喃,转头看着卧在巷角的阿黄,眨了眨眼。
温南新没注意到身后,一心只顾着转移小姑娘的注意力。
“新街那边开了好多的新店,最近来江塘镇旅游的好多游客都说第三家的店铺做的粉蒸肉最是好吃,那诱人香味从街头一直能飘到街尾,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生意红火的好多人排队排了一个早上都买不着,师哥前几天还看到安姨也去买了那家的粉蒸肉来吃。”
“安姨也去买了吗?那一定很好吃的。”小轻归自家师哥的左一言右一句的描述下,逐渐被新街的那家粉蒸肉吸引。
“那师哥我们赶紧过去呀,万一太迟了买不到了怎么办呀?”
“好,我们赶紧过去,轻归记得抓稳师哥。”温南新将自行车脚撑擡起,跨坐上自行车后,单脚稳着车架,待小轻归在后座坐好后,骑着自行车稍稍加了速朝新街赶去。
刚才虽是为了吸引轻归的注意,可有句话着实不假,那家店铺的生意是真的很红火,当下又正逢旅游旺季,晚了怕是真的吃不着了。
新街是被评选为江城第一古镇的新塘镇近些年来为拉动旅游经济,修筑的一条有着各种各样的江南地道小吃的美食长巷。
与温南新丶城师傅丶安姨丶小轻归丶还有一开始就居住在江塘镇的街坊四邻不同的是,旧时的江塘镇只有着简简单单的几条弄巷,却也足以满足老居民多年的烟火生活。
这些年随着来江塘镇旅游的人数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江塘镇谋求着发展,这其中已经不仅仅是这些最初就居住在江塘镇人家的后代,一些外来地区的人员也在不断扎根江塘,为江塘镇的古镇旅游贡献着自家的一份儿力气。江塘镇在越来越多人的帮助下,近些年来将古镇文化开发的越来越多元化。
可伴随着人员的不断输入,开发需求的多种多样,那几条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江南小巷确实已经满足不了当下所需。
江塘镇保留了旧时的古巷风采,开发着新式的体现江南风情的小巷。江塘镇最初的居民现在仍然在最初的古巷中生活,却在生活之馀欢迎着更多的往来游客前来观赏,而新建的小巷被用来供应着众多游客的留宿与游玩。
城师傅虽是江塘镇名气最大的纸伞手艺人,闭关弟子也不过只有温南新和城轻归两人而已。
温南新从小拜师,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丶勤加苦练,城师傅的手艺倒也像模像样学了个七八成。可小轻归作为真实生活中城师傅的亲孙女,却是因为原本该是子承父业丶名正言顺拜师的城师傅的儿子城安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经商营商,实在是不喜这传统古技,便哄着尚且咿呀学语的自家女儿拜了自己父亲为师。
当时情况说来也是好笑,彼时温南新不过才十二岁,城安为人洒脱,面容英气十足,运气也是极好,也只是二十二岁的年纪,便已找到一生所爱。
按当时城安的结婚誓词来说,他追求幸福的真理名言与古人那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完美相应。城安的妻子名唤云襑,以这一开始让城安难以辨认的名字为红线,绕着两家人不足十步路的巷门门栓,一来一回间,温柔美丽的水乡姑娘的芳心被潇洒专情的水乡男子所追得。
直到二人的爱情发展到了月下相互许诺,上门带礼提亲的那一步,城师傅才突然发现,自己和隔壁邻居做了亲家。
小轻归在城安与云襑结婚一年后,带着整个江塘镇的祝福降临人世,家庭幸福美满的城安在学业上也再次取得重大进步,国外顶尖的商学院发来录取通知书,为了实现心中理想,城安带着妻子前往了国外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