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不用负担任何学费。
甚至成绩优异者,还有奖励。
学生读书的欲望非常强烈。
毕竟在那个古代社会。
能够读书识字,还是对普通百姓有着强大吸引力的。
课堂上。
夫子正在一板一眼地教着《三字经》。
孩子们齐声朗读,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朝气。
李阳带人走进教室。
孩子们纷纷转头看向了李阳等人。
夫子迎了上来。
“少爷?”
李阳摆摆手,“继续正常上课,我只是带好友过来参观。”
“好的!”夫子退下。
拿起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几个字。
然后他拿起教鞭指着那几个字说道:“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
“来跟我念!”
下面的孩子们立刻放开小喉咙,齐声高喊。
朗朗的读书声,声声悦耳,直冲云霄。
李世民一眼看到夫子手中的粉笔和黑板。
眼睛发亮。
他指着黑板和粉笔对李阳问道:“这夫子手中所拿为何物?”
“这墙上的木板又是什么?”
李阳微微一笑。
他走到教室后面的黑板之前。
李世民几人连忙跟上。
李阳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然后拿起板擦轻轻擦掉。
李世民一愣,随即瞳孔微缩,面上浮现出浓浓的不可置信,甚至于惊骇!
“这……这……太神奇了!”
李世民愣在原地,目光紧紧锁定被字迹覆盖的黑板表面。
他伸出手,轻轻抚摸黑板光滑的表面。
仿佛确定是不是在做梦。
他知道。
这大唐若想读书识字?
对普通百姓来说太难了。
首先是学费。
每个人都价值不菲。
其次是书本费。
大唐印刷工艺制约着书籍的发展。
且大多数藏书都在世家大族手中。
书本费同样价值不菲。
一本普通的《论语》,就需要十贯钱。
而以长安城来说。
普通百姓辛苦一年,所得不过五贯钱。
仅凭这一点。
就把普通百姓阻拦在读书识字的大门之外。
与之同样价值不菲的是纸张和笔墨的价格。
一个普通学子。
一年所消耗的纸张和笔墨费用,往往高达几十贯。
这对普通百姓来说。
根本无力承受。
但是现在。
李阳仅仅用黑板和粉笔就解决了这一切。
这对大唐文教来说。
不能不说是一大创造发明。
其意义必将改变整个大唐读书事业。
其功绩不亚于打赢一场重大战争!
“李阳,你太好了!”
李世民巴掌重重地落在李阳肩头。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连连点头,他们也看懂了。
房玄龄眼放精光:“这工具不仅省去了竹简和纸张,笔墨的成本,还让整个教学更加直观!”
“对!李阳,我代替大唐万千学子谢谢您!”长孙无忌说着对李阳躬身施礼。
李阳连忙搀扶起长孙无忌。
“使不得,使不得!折杀晚辈了!”
“李阳,你让我太意外了!”
李世民感慨万千。
“你不仅善于理政,更精通发明创造,所创造之物,无不对我大唐有着莫大的好处,现在又发明了粉笔和黑板,还有《三字经》!”
“告诉我,你还有什么是不会的?”
“全才!真是难得的全才!”
这时。
下课了。
夫子在讲台上说道:“大家休息一会儿吧,一会儿我们讲算学,二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