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一个普通人。成生见周生如此悲观,心中也有些难过。他说人生短暂,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过于追求成仙。周生听了,心中也有些感悟。他说自己会好好生活,珍惜眼前的一切。
成生和周生的友谊一直延续了下去。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世界,但他们的友情却永远不变。成生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说,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从《聊斋志异·成仙》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易哲学的深度解析。
首先,故事中的成生和周生代表了阴阳两极。成生家境贫寒,生活艰难,而周生家庭条件较好,生活相对稳定。两人的性格也有所不同,成生勤劳善良,周生则有些浮躁。这种阴阳两极的对比,体现了周易哲学中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
其次,故事中的道士代表了道。道士帮助成生成仙,体现了道的力量。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种超越人类理性的存在。道士通过帮助成生修炼,让他领悟到了道的真谛,从而实现了成仙的愿望。
最后,故事中的成生和周生的友谊也体现了周易哲学中的“中和”思想。“中和”是指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保持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成生和周生虽然性格不同,但他们的友谊却非常深厚。在成生遇到困难时,周生总是毫不犹豫地帮助他;而在周生遇到麻烦时,成生也会尽力帮助他。这种友谊体现了“中和”的思想,也是故事中最感人的地方之一。
总之,《聊斋志异·成仙》是一个充满了哲理和寓意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易哲学的深度内涵,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二、《聊斋志异·成仙》的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文登周生,与成生少共笔砚,遂订为杵臼交。而成贫,故终岁常依周。以齿则周为长,呼周妻以嫂。节序登堂,如一家焉。周妻生子,产后暴卒。继聘王氏,成以少故,未尝请见之也。一日,王氏弟来省姊,宴于内寝。成适至。家人通白,周坐命邀之。成不入,辞去。周移席外舍,追之而还。甫坐,即有人白别业之仆为邑宰重笞者。先是,黄吏部家牧佣,牛蹊周田,以是相诟。牧佣奔告主,捉仆送官,遂被笞责。周诘得其故,大怒曰:“黄家牧猪奴,何敢尔!其先世为大父服役;促得志,乃无人耶!”气填吭臆,忿而起,欲往寻黄。成捺而止之曰:“强梁世界,原无皂白。况今日官宰半强寇不操矛弧者耶?”周不听。成谏止再三,至泣下,周乃止。怒终不释,转侧达旦。谓家人曰:“黄家欺我,我仇也,姑置之;邑令为朝廷官,非势家官,纵有互争,亦须两造,何至如狗之随嗾者?我亦呈治其佣,视彼将何处分。”家人悉怂恿之,计遂决。具状赴宰,宰裂而掷之。周怒,语侵宰。宰惭恚,因逮系之。
辰后,成往访周,始知入城讼理。急奔劝止,则已在囹圄矣。顿足无所为计。时获海寇三名,宰与黄赂嘱之,使捏周同党。据词申黜顶衣,搒掠酷惨。成入狱,相顾凄酸。谋叩阙。周曰:“身系重犴,如鸟在笼;虽有弱弟,止足供囚饭耳。”成锐身自任,曰:“是予责也。难而不急,乌用友也!”乃行。周弟赆之,则去已久矣。至都,无门入控。相传驾将出猎,成预隐木市中;俄驾过,伏舞哀号,遂得准。驿送而下,着部院审奏。时阅十月余,周已诬服论辟。院接御批,大骇,复提躬谳。黄亦骇,谋杀周。因赂监者,绝其食饮;弟来馈问,苦禁拒之。成又为赴院声屈,始蒙提问,业已饥饿不起。院台怒,杖毙监者。黄大怖,纳数千金,嘱为营脱,以是得蒙眬题免。宰以枉法拟流。
周放归,益肝胆成。成自经讼系,世情尽灰,招周偕隐。周溺少妇,辄迂笑之。成虽不言,而意甚决。别后,数日不至。周使探诸其家,家人方疑其在周所;两无所见,始疑。周心知其异,遣人踪迹之,寺观壑谷,物色殆遍。时以金帛恤其子。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周喜,把臂曰:“君何往,使我寻欲遍?”笑曰:“孤云野鹤,栖无定所。别后幸复顽健。”周命置酒,略道间阔,欲为变易道装。成笑不语。周曰:“愚哉!何弃妻孥犹敝屣也?”成笑曰:“不然。人将弃予,其何人之能弃。”问所栖止,答在劳山之上清宫。
既而抵足寝,梦成裸伏胸上,气不得息。讶问何为,殊不答。忽惊而寤,呼成不应;坐而索之,杳然不知所往。定移时,始觉在成榻。骇曰:“昨不醉,何颠倒至此耶!”乃呼家人。家人火之,俨然成也。周故多髭,以手自捋,则疎无几茎。取镜自照,讶曰:“成生在此,我何往?”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