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鞫一奇案。初,村人有为子娶妇者,新人入门,戚里毕贺。饮至更余,新郎出,见新妇炫装,趋转舍后。疑而尾之。宅后有长溪,小桥通之。见新妇渡桥径去,益疑。呼之不应。遥以手招婿,婿急趁之。相去盈尺,而卒不可及。行数里,入村落。妇止,谓婿曰:“君家寂寞,我不惯住。请与郎暂居妾家数日,便同归省。”言已,抽簪叩扉轧然,有女童出应门。妇先入。不得已,从之。既入,则岳父母俱在堂上。谓婿曰:“我女少娇惯,未尝一刻离膝下,一旦去故里,心辄戚戚。今同郎来,甚慰系念。居数日,当送两人归。”乃为除室,床褥备具,遂居之。家中客见新郎久不至,共索之。空中惟新妇在,不知婿之所往。由此遐迩访问,并无耗息。翁媪零涕,谓其必死。将半载,妇家悼女无偶,遂请于村人父,欲别醮女。村人父益悲,曰:“骸骨衣裳,无可验证,何知吾儿遂为异物!纵其奄丧,周岁而嫁,当亦未晚,胡为如是急也!”妇父益衔之,讼于庭。孙公怪疑,无所措力,断令待以三年,存案遣去。村人子居女家,家人亦大相忻待。每与妇议归,妇亦诺之,而因循不即行。积半年余,中心徘徊,万虑不安。欲独归,而妇固留之。一日,合家遑遽,似有急难。仓卒谓婿曰:“本拟三二日遣夫妇偕归。不意仪装未备,忽遘闵凶。不得已,即先送郎还。”于是送出门,旋踵急返,周旋言动,颇甚草草。方欲觅途行,回视院宇无存,但见高冢。大惊,寻路急归。至家,历言端末,因与投官陈诉。孙公拘妇父谕之,送女于归,始合卺焉。
白话文 :
江南有个孝廉叫梅耦长,他说同乡有个孙公在德州当官时,审理了一桩奇案。起初,有个村民给儿子娶媳妇,新人入门后,亲友都来道贺。喝到一更天左右,新郎出来,看到新娘穿着华丽的衣服走向屋后,便心生怀疑跟了过去。宅子后面有条长溪,有小桥连接,他看见新娘过桥径直离去,更加怀疑,呼喊也不应答,新娘只是远远招手,新郎急忙追赶,相距虽近却始终追不上。走了几里路,到了一个村子,新娘停下对新郎说:“你家寂寞,我住不惯,请和我在娘家暂居几日,再一起回去看望父母。”说完,她抽簪敲门,门开后有女童应门,新娘先进去,新郎无奈也跟着。进去后,岳父岳母都在堂上,对新郎说女儿娇惯,离开家心里难过,如今一同回来,很是欣慰,住几天就送他们回去。于是收拾房间,铺好床褥,二人便住下了。新郎家中的客人见他久久不归,四处寻找,新房里只有新娘,不知新郎去向。到处打听也无消息,公婆伤心落泪,以为新郎死了。过了半年,新娘家怕女儿守寡,便与新郎家商量想让女儿改嫁,新郎父亲更加悲痛,认为尸骨衣物都未找到,不能确定儿子已死,就算死了,过一年再嫁也不晚,何必着急。新娘父亲因此怨恨,告到官府。孙公觉得奇怪又无头绪,便判决女家等待三年,将案子存档,众人各自回家。新郎在新娘家,家人对他很好,他常与新娘商量回家,新娘虽答应却不行动。过了半年多,新郎心里不安,想独自回去,新娘却坚决挽留。一天,全家慌张,似有难事,匆忙对新郎说本打算两三日内送他们回去,因行李未备,又遇灾祸,只好先送新郎回去。送出门后,新娘转身急忙回去,言行很是草率。新郎刚要找路,回头却发现房屋院子都没了,只剩一座高大的坟墓,他大惊失色,急忙找路回家。到家后,详述经过,然后到官府向孙公诉说。孙公传讯新娘父亲,让他送女儿回婆家,二人这才正式成婚。
二、《聊斋志异之新郎——奇诡姻缘》白话文故事
江南有位孝廉名叫梅耦长,他曾讲述过一个发生在他同乡身上的奇异故事。
在某个村庄里,有一位村民为自己的儿子筹备了一场盛大的婚礼。那一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亲朋好友们纷纷前来道贺,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当夜色渐深,宾客们仍在尽情享受着这欢乐的时光,饮酒作乐直到一更天左右。这时,新郎走出新房,看到自己的新娘穿着华丽的新衣,正朝着屋后走去。新郎心中涌起一丝疑惑,便悄悄地跟了上去。
宅子后面有一条长长的溪流,一座小桥横跨其上。新郎眼睁睁地看着新娘走过小桥,径直向前走去,他越发感到奇怪,于是高声呼喊新娘的名字,但新娘却没有回应他。新郎心急如焚,急忙追赶上去,然而,尽管他竭尽全力,却始终无法追上那渐行渐远的身影。
新郎跟着新娘走了几里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村落。新娘终于停下了脚步,她转身面对新郎,微笑着对他说道:“君家寂寞,我不惯住。请与郎暂居妾家数日,便同归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