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澄一起前往陈家庄。 庄上的人听到消息,一个传一个,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不论老少,都纷纷赶来迎接观看。
陈清听说后,立刻摆好香案,在门口迎接,还吩咐人敲锣打鼓。不一会儿,师徒几人就到了,被迎进庄里。陈清带着全家老小,都出来拜见,感谢他们当年救女儿的恩情。随后,便吩咐人端茶摆斋饭。 三藏自从在佛祖那里享用了仙品仙肴,又脱了凡胎成了佛,已经完全不想吃凡间的食物了。
陈清和陈澄两位老人苦苦劝说,三藏实在没办法,只好稍微吃了一点,算是给他们面子。孙大圣向来不吃人间烟火,也说:“够了。”沙僧也吃得不多。八戒这次也不像以前那样狼吞虎咽,很快就放下了碗筷。行者见状,打趣道:“呆子,你也不吃了?”
八戒回答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没什么胃口了。” 于是,大家撤下了斋筵。
之后,众人又询问起取经的事情。三藏便又把先到玉真观沐浴,在凌云渡脱胎,到雷音寺参拜如来,在珍楼享用赐宴,在宝阁传经,开始因为没有给两位尊者礼物,所以被传了无字经书,后来又再次向如来拜告,才得到一藏数量的经书,以及白鼋把他们掀入水中,阴魔暗中抢夺经书的事情,从头到尾详细地讲了一遍。讲完后,就打算向众人告辞。
陈家二老和全家老小,怎么肯轻易放走唐僧师徒,说道:“往日承蒙你们救了我家儿女,这份大恩无以为报,我们已经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救生寺,专门供奉你们,香火永不间断。”
说完,又唤出当年代替祭祀的儿女陈关保和一秤金,前来叩谢。之后,又邀请师徒四人到寺里参观。 三藏便把经包放在陈家堂前,为他们念了一卷《宝常经》。随后到了寺中,只见陈家又在这里摆好了饭菜。大家还没来得及坐下,又有人来请;刚要拿起筷子,又有人来邀请。
前来邀请的人络绎不绝,让人应接不暇。三藏实在不好意思推辞,只好每处都稍微应付一下,表示领情。 只见这座寺院修建得十分整齐:山门涂着红粉,显得细腻而有光泽,这多亏了各位施主的功劳。一座楼台在此拔地而起,两边的廊房也从现在开始兴旺起来。朱红色的隔扇,装饰得七宝玲珑。
寺内香气袅袅,飘向云霄,那清幽的光芒仿佛照亮了整个天空。几株嫩绿的柏树还在浇水养护,数千棵高大的松树尚未长成茂密的丛林。寺前有潺潺的活水,通向通天河,河水层层叠叠,翻涌着波浪;寺后倚靠着高高的山崖,山脉连绵不断,仿佛与大地的龙脉相连。 三藏参观完后,才登上高楼。楼上果然塑造着他们师徒四人的塑像。八戒看到后,拉着行者说:“兄长,这塑像和你长得真像。”
沙僧也说:“二哥,你的塑像也特别像你。只是师父的塑像,显得太英俊了些。”三藏笑着说:“这样挺好!这样挺好!”说完便下了楼。楼下的前殿和后廊,还有摆好斋饭等候他们的人。 行者这时问道:“以前的大王庙怎么样了?”老人们回答说:“那座庙当年就拆掉了。
老爷,自从这座寺院建成之后,年年庄稼丰收,岁岁生活富足,这可都是老爷们的福泽庇佑啊。”行者笑着说:“这是上天的恩赐,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不过,从我们离开以后,一定会保佑你们这一庄上的人家,子孙后代繁衍昌盛,六畜平安生长,年年风调雨顺。”众人听了,赶忙叩头拜谢。 只见前前后后,还有数不清的人家前来献果献斋。
八戒苦笑着说:“我可真倒霉!以前能吃的时候,没人家接连请我们吃饭;现在吃不下了,却一家接着一家来邀请。”虽说他已经吃得很饱了,但稍微动了动筷子,又吃了八九盘素食;就算胃已经有点不舒服了,还是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等大家都吃饱了,还有人来邀请。三藏说:“弟子何德何能,承蒙大家如此厚爱!
希望今晚暂且停下,明早再一起用餐吧。” 此时已经到了深夜。三藏守着真经,不敢有片刻离开,就在楼下打坐看守。快到三更的时候,三藏轻声叫着:“悟空,这里的人都知道我们取经大功告成了。自古就有句话叫‘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我们要是在这里停留太久,恐怕会耽误大事。”
行者说:“师父说得有道理。我们趁着这深夜,大家都熟睡的时候,悄悄地离开吧。”八戒其实也察觉到了,沙僧心里更是清楚,就连白马似乎也领会了他们的意思。于是,大家站起身来,轻轻地把驮垛抬到马背上,挑起担子,从庑廊里驮出去。来到山门,却发现门上有锁。行者施展解锁的法术,打开了二门和大门,便找路向东而去。
就在这时,只听到半空中八大金刚喊道:“要逃走的,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