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乃黄花》第六十五章燕京
刘萱让马三宝坐下叙家常,知道了马三宝现在是朱棣的贴身近卫,经常帮朱棣办一些机密棘手的事务,在燕王府朱棣还给马三宝他们这些宦官普及文化扫盲,更是让武师教他们功夫和拳脚。
马三宝想解释在济南的做法,刘萱面容沈静地摆摆手说:“不用了,有人安排挺好的,大局为重。”
马三宝亲切地说:“殿下一直挂记师父,好几次想让我到云南探亲时候接你回燕京呢!”
刘萱淡淡一笑说:“幸好你没有来,我在云南是公干,不是什么私人修道,沐英将军不易,需要帮手,和你们殿下一样是守国门的。”
马三宝简略的提醒说:“师父,在船上你可以休息,看看两岸的风光,但是到了每一站运河的漕运码头,您就待在客舱不要出来,免得遭人质疑,因为官船是不能私下夹带客人的。”
刘萱理解的说:“明白,要不是你给我找一身你们太监的服装,我这一身道袍太惹眼了。”
马三宝同意识趣的赶快拿了一套崭新的小号太监服饰让刘萱换上,刘萱穿上后,觉得正好,这样她就可以大大方方的站在船头看风景了。
刘萱站在船尾看着一脉碧水在身后,京杭运河上船只竞相扬帆,在山东段有的地方河段淤泥堵塞水浅,需要纤夫帮助拖船过浅滩,漕运昼夜不停,运河号子连天,一派鼎盛的景象。
刘萱看着多年不见的马三宝干事指挥,明显的他已经成长起来,行事练达,头脑清晰,口风很紧。
关于朱棣的事刘萱不问,他也不积极介绍,更对他自己现在做的事对刘萱几乎都没有什么交代。
刘萱发现马三宝在京杭大运河的每个口岸都要停船上货,都有人过来联系和马三宝说些机密的话,刘萱感觉像是道衍在每个漕运口岸布局了他们自己的商行。
就是刘萱在济南见到过的那位中年妇女,刘萱从八字读盘,感觉她是在宫中到年龄放出来的人,推测这些人是燕王府的旧人,脱了燕王府奴籍后被派到京杭大运河各个口岸做事情,采买和眼线。
刘萱感叹十年不见,道衍在京杭大运河经济军事动脉上,基础情报和物资商业网络已经像野地的黄花,不起眼的根脉都连在了一起,从扬州算起起码有十一个分支机构了。
从马三宝说话做事,刘萱想看来道衍他们把自己当作自己人,做这些事情根本不避讳她的眼睛。
刘萱跟着船在运河上走了几天了,无人打扰的时候,刘萱一个人坐在甲板的椅子上遐想,任思绪飞扬,看着明净的河水,在有的地段缓缓地流淌,宛如一匹展开的绸缎,有时候又远看像一条银蛇,蜿蜒在大地上,伴着晚霞的凌波及徐徐的清风,有节奏的哗哗哗的水声,让凡尘人心旷神怡。
刘萱最爱看的运河景色,不是运河两岸繁华的商业街,而是旷野间蔚蓝如洗的天空下,芦苇随风起舞,水鸟在树枝上栖息,渔舟向晚的那个水墨画的宁静意境,如同修道意境的岁月静好,人间没有烦恼的超然时刻。
有时候马三宝忙完了,会端一壶茶陪着刘萱喝,边介绍一些京杭大运河的情况。
马三宝:“漕运一般是每年三月一日开始,到十月一日结束,所有到通州的漕运船帮在十月一日前必须离开通州。”
刘萱不解的问:“不是都是军卫所十二万军士负责吗?”
马三宝详细介绍说:“是负责,但是漕运也是会根据路途货物的情况,分了帮派,基本分了十个帮派,各邦都有自己运输的日期,这样统一调配,减少了运河河道消耗和拥挤。”
刘萱:“你这次采买不少北方没有的物资吧?”
马三宝:“是的,南方的每个城市出产的东西不同,主要是丝绸,茶叶,糖,竹制品,木器,漆器陶瓷等。不过这个漕运的主要还是用来运粮食,每年有两万艘运粮船到达通州呢。”
刘萱想起来宋朝张方平的话:“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为本。”
漕运关系到国本,道衍怎么不会好好在漕运这个主动脉上经营呢?想起蓝玉班师回朝后也是马上在扬州公干,除了扬州瘦马娱乐的掩护,想必他能在各王府都布了眼线,在这个漕运上一定做的事情和道衍差不多了,粮食,物资,信息,情报,运河网络,这些兵和国之本。
刘萱乘坐的货船在京杭大运河行走了十多天,站在刘萱身边的马三宝指着远方说:“师父你看燃灯塔,这个就是通州的标志,我们马上到燕京了,你很快就会见到燕王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