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三!
淮河之畔,寒风凛冽,但士气高昂。柴荣御驾亲征,大周军队与南唐在淮河沿岸全线交战,寿州城中刘仁赡固守不出,令攻城的李重进久攻不下。见浮桥已架成,亲自督战攻城情况,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对周围的将领们说道:“此桥一通,我军如虎添翼,寿州虽坚,终将破于我手。”寿州城三面环水,堤坝为城墙,城墙之上可以跑马。是天下首屈一指的雄城。必须建造浮桥,让大周士卒,有落脚之地。“攻城!”“冲啊!”柴荣御驾亲征,气势非凡。无数士卒,拼命冲上城头。大周十万大军宛如黑云压城,漫山遍野地向着寿州扑来。李重进率军攻城,其势如破竹,但面对寿州这座坚固的堡垒,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寿州,三面环水,是一座天然与人工完美结合的坚不可摧之城。刘仁赡作为守将,镇定自若地站在城头,捋着他那黑白参半的胡须。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仿佛他不是在面临一场生死之战,而是在指挥无数次的演习。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大周士兵们像蚂蚁一样一波接一波地冲向寿州城墙。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滚烫的热油、巨大的滚木以及无数从城头砸下的巨石。每一块石头落下,都伴随着几条生命的消逝;每一锅热油泼下,都能让数十名士兵丧生火海。尽管如此,大周军队依旧勇往直前,不畏牺牲。刘仁赡调度全军,严密布防,每一次敌人的进攻都被他精确地预测并有效反击。在他的指挥下,寿州城宛如一座无法攻克的钢铁堡垒,屹立不倒。大周军虽然士气高昂,但面对这样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市,损失惨重,难以寸进。柴荣站在远处的小丘上,眺望着寿州城的方向,眉头紧锁。看着自己的士兵一批又一批地倒在城墙之下,他的心中充满了焦急和无奈。他知道,想要攻破这样的坚城,绝非一日之功。然而,战争的紧迫性不允许他有太多的时间等待。就在这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仿佛老天也在为这场残酷的战斗感到悲痛。雷声隆隆,似乎在为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呐喊助威。刘仁赡依然泰然自若地站在城头上,指挥着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他的身影在风雨中显得更加伟岸,宛如一位守护神将,庇护着寿州城中的每一个生命。此时外无救兵,强敌为城。只有靠刘仁赡撑起寿州城!靠着刘仁赡撑起淮河沿岸防线!靠着刘仁赡撑起南唐的天。两日后!巡检使司超奏报,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击败了南唐三千多士兵,擒获都监高弼等人,并缴获了四十多艘战舰。这一消息无疑给前线将士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柴荣决定采取新的策略。他召来赵匡胤,命令绕后,日夜兼程而行袭击清流关(今安徽滁州)。 在柴荣的军帐中,灯火通明。柴荣看着赵匡胤,语气沉稳却充满期待。赵匡胤身披重甲,身高八尺,宛如一座不可动摇的黑塔,英俊潇洒却不失威严。柴荣坐在主位上,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位将领的信任与期望。“赵将军!”柴荣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朕深知你勇猛绝伦,但此次任务非比寻常。清流关地势险要,敌人必然设下重重埋伏。你此去务必小心。”赵匡胤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陛下所言极是,臣虽不才,愿为大周江山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臣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最狠的手段,拿下清流关,断敌后路。”柴荣起身,走到赵匡胤面前,亲手扶起他!“好!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记住,速度就是生命。一旦得手,立刻发信号,大军随后便至。”赵匡胤点了点头,转身大步流星走出营帐。外面,三千骑兵已经整装待发,月光下,马蹄闪闪发光,战士们的目光坚定而热烈。赵匡胤身姿矫健,骑在马上如履平地,他的盘龙棍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在他身后,士兵们整齐划一的动作显示出训练有素的纪律性,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和无畏的精神。临行前,他对身边的将领们说。“兄弟们,跟紧我!”赵匡胤高声呼喊,声音穿透夜空,激励着每一位将士的心。“诸位,此次出征,非同小可。我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清流关。记住,速度是关键!”众将士齐声应诺,声音响彻云霄。随着一声令下,赵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