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抵达津门,郑国辉一行弃舟登岸。
这里到底是京津重地,朝廷大员往来如织,船队的到来没有引起半点波动。 小小的一个三品武官,在漕运码头上略微受到些优待,被引入一处僻静地方停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众人寻了落脚的地方安顿下来,命人拿着郑国辉的名帖前往京师,呈递到部堂大人门下,算是先送个信儿。 等待一日,郑国辉会同朝廷兵部衙门来使,点检了随船北运的568颗捻匪首级和卫王李蕴泰尸首。 这多出来的两颗捻匪脑袋,自然就是安其绪和安为康,死后还被泼了一身污水,上哪儿说理去? 勘劾无误后具结文书,签名封印送往兵部。 至此,这桩大功劳才算尘埃落定。 郑国辉给私下塞了500两银票,对方的脸色就好看多了,兵部来使言明; 城守尉大人用不着高兴的太早,虽然有了这桩大功劳,但升官就别指望了。 能晋升到“江南副将”已是极致,圣旨下来至多加爵加恩而已,比如说黄马褂,可以再赏穿一件,以示圣眷优渥。 如同前朝大奸臣和珅,在乾隆朝就赏穿了二十多件黄马褂,有单的,有棉的,还有金丝线勾勒的黄马褂,羡煞旁人。 郑国辉听了虽略有失望,心中知道这才是朝廷的常例。 他晋升金陵城守尉连头带尾也就两年,年纪轻勘磨不足,资历不够,战功也是生堆硬凑,只有这次击毙卫王李蕴泰拿的出手。 再加上没有朝廷大员一力抬举,没有两宫皇太后青睐有加,确实没可能奢望正二品总兵官。 至清末 总兵一职在原本基础上又贬值了,清中期的八十余名总兵,至如今膨胀到一百有余,每个省都有2~3名总兵。 唯独江南省例外,至今只有一位总兵,即淮军将领张树声。 此人原本是皖南豪商,响应李鸿章号召办理团练,从军至今不过三年左右,却一路拔擢至总兵官,是因为背靠李鸿章这棵参天大树。 其军旅之坦荡顺遂,比郑国辉强的多。 没办法,淮军将领张树声部是最早起兵的淮军四大将领之一,妥妥的心腹。 正因为江南省是朝廷财税重地,重要性非同小可,各方势力争夺激烈,一时间僵持住了。 送别了兵部来使,郑国辉就忙碌了起来,首先这百余名火枪兵肯定不能带入京师,只能留在津门当地看管船队。 雇用了津门当地50余辆骡马大车,其中银车就有16辆,将堆的满满的物资浩浩荡荡运往京城。 即便如此 来时的十一艘船中,依然有满载的五艘船靠泊在津门码头,船上运载的都是这一路搜刮和沿途官府孝敬,也包括安家的两艘船。 留下一百名火枪兵护卫,等待返程时连人带货一起回南方。 前往京师的大队人马中,郑国辉带了60多名便衣精壮随从,配刀统一放在骡马大车上,不能明晃晃的太招摇。 又雇了十多辆蓬车,除了自用之外,还有幕僚师爷郑国泰及11名莺莺燕燕的女子,还有随身的箱笼杂物等等。 一行骡马车队六十多辆,浩浩荡荡的向着京师方向而去。 蓬车里 郑国辉身下垫着厚厚的熊皮褥子,腿脚边是两个容颜极为秀美的少女伺候,皆是十六七岁的花样年龄。 这两少女是闻名天下的扬州瘦马中佼佼者,吹拉弹唱无一不精,谈吐文雅,见识不凡,是耗费巨资培养出来的玩物。 一个叫钱筱月,一个叫苏眉娘,皆是千娇百媚的美人儿。 两个少女一人抱着郑国辉的一条腿,轻轻的揉捏捶打,当真好不舒服。 “爷,口渴吗?奴婢给您削一个苹果润润嗓子吧。”钱筱月声音婉转若轻泉,还带着丝丝妩媚。 “也好。” 郑国辉无可无不可的应道,他手上拿着一本厚厚的英文书籍,讲的是拿破仑皇帝征战的历史,正看的津津有味。 不一会儿 钱筱月将苹果削了皮,切成一口大小的块儿,用白皙的小手拿着递到郑国辉的唇边,喂他吃下。 看着这个神情专注的男人,手上拿着西洋文的书看的专注,钱筱月内心的钦佩之情无以言表,早已经将一颗芳心系在将军身上。 将军大人年轻有才干,有魄力,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比以往见到的那些庸碌官僚高明不知凡几。 钱筱月是个慧质兰心的女子,本就冰雪聪明,知道自己的身份低贱,宛若无根飘萍一般辗转于权贵府中。 若能留在老爷府上,不失为最好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