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历史上,高洋会在二十四日就去往并州以北,乐平郡辽阳县的甘露寺。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dakaita.com
但由于高殷的奋起,高洋选择了帮助自己的太子掌军,因此拖延了数日,之后他也会启程。
等高殷离开了邺都,高洋便下达了一道新的诏令,在齐国在永安郡的麻城设置衡州。
北魏、南梁各有一个永安郡,南梁的永安郡在湖北,统辖四县,有二万八千户,当年后赵大将麻秋在此筑城,因此呼为麻城。
麻城东北六十里有着阴山,与河套走廊不让胡马过的那个重名,是当初从南梁手中所夺取的地盘。
这个地方也是个革命老区,古有黄冈起义,民风强悍有力而果敢刚烈,城里混杂的蛮左跟汉人杂居已久,认不出来,而住在山谷里的就连语言都不通,和巴蜀内的蛮族非常相似,反过来说也是极好的兵员。
这次设置衡州的意义就在于规划新的国土,安抚南梁旧人,一方面既是表示自己暂时无意继续扩张南国领地,让割据长江上游的王琳肆意发挥,另一方面也是为王琳提供声援,在他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齐国。
同时,衡州有着大片可以耕种的平原跟丰富的铁铜银矿资源,在高殷的进言下,高洋派遣萧衍的孙女婿任约担任衡州刺史,他和王僧愔都不可能会投降陈国,又塞进去一个永州刺史萧泰都督荆州军事,萧泰是被王琳打跑的,也不大可能与王琳暗和,让他们互相掣肘,帮大齐守好衡州,发展屯田,恢复生产给齐国回血。
北魏的永安郡以南,是山西的平阳郡,平阳郡是卢叔虎为高演上策、而今给高殷献给高洋的《平西策》中,是下一个军镇建设地,十分重要。
平阳郡的属州就是高欢当初组建小团体、发展壮大的起家之地晋州,对高氏而言意义重大,这一趟颇有些重走献武之路的意味。
由平阳郡继续往下,就是南汾州。这个时期东西魏、周齐互相抗衡,连带着地名也变来变去,比如文城郡,东魏叫南汾州,北周叫汾州,北齐建立后又改叫西汾州,究其原因,还是要强调自己的正统,多得一块边角地就大呼自己得了全土。
如今这块地回到周国手里,在汾州的稷山县西南十二里之地,有一座城池一直没被攻克,是齐国的心腹之患,叫做玉璧,献武皇帝在这里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此时还在两国的休养期,周国地处关中,国势已立,且献武皇帝屡次西征不克,之后又和宇文泰一前一后去世,后人都需要巩固地位。
两国对这种形势心知肚明,不约而同地默认了这点,先维持现状,解决国内事务,再图谋对方,中间偶尔搞些小动作,表示还与对方不共戴天。
严格来说,高殷这支人马的军事目标是吸引住周军部分军队,让王琳得以攻略江陵,只要和敌人僵持住就算成功,政治意义大过军事意义,没有人真的指望太子开疆扩土——这么想简直是疯了——而是希望他在老将的帮助下亲临战阵,刷点资历,不至于被人说是不知兵的深宫孺子。
因此在所有人的意识里,太子只要率军出征,守在城里,找机会打个小胜,宣传成大破敌军就可以回来了,是真正意义上的“陪太子读书”。
高洋则会在晋阳亲自坐镇,防止某些鬼东西搞事。
高殷他们需要顺着漳水,绕行太行山,沿滏口陉进军到上党郡的壶关城,而后进入冀氏郡,最终到达汾水附近的平阳郡,实际路程有三百里,大概有五日的行程。
侯莫陈相虽然待在高洋身边,但薛孤延挂着太子太傅的头衔,跟随在高殷的身边,——这老东西确实能打,打得前锋营的将士不得不服,实际担任前锋大将的职位。
此外,还有独孤永业、斛律羡、高涣这样的宿将,以及高孝瓘、高延宗这样的天才将领。
高殷能收揽到的名臣,都已经被他聚在麾下,加上斛律光,堪称银河战舰,这都能翻车,只能说是皇天不佑了。
行军数日,士气的跌落不可避免,毕竟是第一次正式出征,总有这样那样的疏漏,好在有薛孤延等老将帮助,这些杂事被迅速处理,抓回的逃兵就地斩杀,镇压浮动的军心,高殷等人也在这个过程里吃到了第一波带兵的经验。
第一次的体验是很重要的,如果第一次上战场就被打出心理阴影,那后半辈子就很难打好仗了,甚至连人格都会被战后心理综合症所改变。
光是一味的镇压也不行,平时训练时高殷要显示出阶级差异,让士卒得知尊卑,而今已经是战场,就如同将领的身份此刻更重要一样,他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