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棠和妹妹听见院子里有蹄儿响,还伴随着叫声,立刻跑出去看。
只见,她爹牵着一头骡子停在猪圈旁。
半大的骡子,看起来有些稚嫩,身上的毛也不知是还没长顺,还是在褪毛,看起来像长癣了一样。
竟然买了头骡子?
她满脸惊讶,立刻问,“爹,你不是出门买牛吗,咋牵一头骡子回来了?”
沈青川挠了挠头道,“爹没打听出半大的牛来,便买了头半大的骡子,别看骡子比牛小,力气可是不小呢,咱买来一样能下田拉犁子,也能帮着拉板车去镇上,而且还比牛便宜。”
爹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牛能干的活儿,骡子也能干,就是不能繁殖,没有牛强壮有劲儿罢了。
反正她买来也不是为了成为养殖大户的,骡子就骡子吧!
“成,爹说的对,骡子也是一样的使,而且也不用担心七大姑八大姨借咱的牛耕田了,那些亲戚来借牛,咱咋好张口问人要钱不是?”
沈青川恍然道,“爹倒是没有想过这些,不过真要买牛回来,你爷肯定要来牵,他是亲爹,我张不开口拒绝。”
沈小棠撇撇嘴道,“以他和继奶的性子,他们不但白牵,还得紧着他们家的田先耕。”
想起他们一家,就脑壳疼!
小玉年纪小,看啥都稀奇,见家里突然多了一头骡子,高兴得围着骡子到处瞅。
“爹,阿姐,这这……这就是你们说的骡子啊?咋长这样啊?”
刘氏端着碗,笑着从小厨房走出来。
“骡子可不就长这样,都快别看了,洗洗手吃饭。”
……
秋收后再种,就得翻过一个年,来年春天再收成,所以这一季大家种得有点晚。
这几日,村民们开始陆续下田耕地了。
沈青川和刘氏牵着骡子拉着犁子下田耕了两日,才把田耕完。
“凤娘,水生的伤口不知道长好没,他一个人干也怪难,咱给他一起耕了吧?”
“成,他为了帮你和棠儿才受了伤,咱帮他干点活不算啥!”
等水生扛着农具去田里,看见两口子正帮他耕田,惊得他目瞪口呆,撂下农具就跑了过去。
“青川哥,嫂子,使不得……使不得,你们给了我姜黄种子,已经帮了我很多了,咋能再让你们给我耕田呢?”
“一点小活儿,我和你嫂子顺手的事,这不刚买了骡子,我俩也不费啥劲儿,你就别推辞了。”
水生脸皮一红,很不好意思。
“青川哥,我就受点小伤,看大夫还是你掏的银子,你和嫂子又是送鸡蛋,又是帮我耕田,我都害臊的慌。”
“你这小子,咱是兄弟,你给我客气啥?”
水生咧嘴一笑,他碰上青川哥两口子,也是碰着了好心人。
耕完田,两家人一起种姜黄。
搭边儿的几家种稻子,看他们种的不一样,都稀罕得慌,一直问东问西的,生怕人家致富不带自己。
沈青川和水生统一口径,只说是在镇上买的,说是外来的,也不知道成不成,先试试。
大家听完,眼神复杂,像是看傻子。
林兴旺一脸看笑话的模样,“成,你们今年先种着吧,要是来年真成,我们也跟着种!”
大家议论了一阵儿,这件事儿也就过去了。
沈小棠日也盼,夜也盼,身子终于痊愈了。
等田里忙完了,她爹便按照她画的图纸,做出烤红薯的炉子和骡车。
骡车是带棚子的!
用芦苇编的席子搭了个简单的顶,四周简单遮挡一下,怕骡子拉不动,做的非常轻巧。
“棠儿画的图纸真不错,这骡车很轻便,咱以后去镇上再也不用愁了。”
“爹,你找两个铁片,咱磨一磨带着防身用!”
“成,爹这就准备两个!”
她找了块儿木板,用锅底灰在上边儿写了几个大字。
等一切准备妥当,父女俩起了个大早,带上炉子和红薯,装了些干柴便赶往镇上。
沈小棠坐着骡车,她爹牵着骡子走。
为啥会这样?
因为她爹怕骡子还没成年,顶不了!
等到了镇上,日头出来了,道路两旁大家都在忙着出摊儿,来来往往行人多起来,小镇也渐渐热闹起来了。
沈小棠瞅见一棵大树下,有个空位置,顿时眼前一亮。
“爹,快把骡车卸下来,把骡子拴树上,骡车就放前边当个移动摆摊车。”
“成,听棠儿的。”
沈青川手脚麻利,很快便弄好,把炉子生上,又从麻袋里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