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不仅是话语权,一旦外资占据市场,我们的民族电影也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各位,你们愿意看到未来的大银幕上,只有外来势力的影子吗?”
这番话掷地有声,在场众人纷纷点头,神情变得更加严肃。
夜深时分,宴会散去,苏珈婉走到沈洛身边,轻声道:“今天的效果不错,但这些人是否真能抵抗外资,还得看他们的决心。”
沈洛低头轻笑,目光如炬,“接下来,就是引导民意的时候了。有了民众的支持,他们也不敢轻易妥协。”
夜雨再起,冷风穿过街巷,卷起黄叶满地。沈洛站在大光明电影院的台阶上,目送最后一辆黄包车消失在雨雾中。他长长吐出一口气,转身对身旁的苏珈婉说道:“这场博弈才刚开始。我们必须步步为营,才能守住这片阵地。”
苏珈婉轻轻点头,眼神坚定,“无论前路如何,我们都不会退缩。”
沈洛凝视着她,眼中闪过一抹柔光,“有你并肩,我更有信心。”
雨声如诉,落在街头,也落在他们心头。
上海滩的黎明带着湿润与冷冽,沈洛端坐在书房,昏黄的油灯将他的面容映得更加刚毅。桌上摆放着刚刚付印的报纸,一篇以《光影背后的操控者》为题的文章跃然纸上。墨香尚未散尽,字里行间却已如刀锋,直刺日方操控电影行业的阴谋。
“沈少爷,这篇文章一旦刊出,恐怕会掀起不小的风浪。”张铭吉站在一旁,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神色间透着一丝忧虑。
“风浪不可怕,怕的是沉默。”沈洛的目光如炬,低沉而坚定,“他们已经伸手进了我们的文化,若今日不戳破,明日我们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文章在清晨便通过《申报》《民声日报》等多家媒体传播开来。其内容细致披露了日方通过一系列手段操控电影行业,从资本注入到审查干预,甚至直接扶持亲日影业,控制舆论导向。一时间,街头巷尾争相传阅,社会舆论如火燎原般迅速升温。
与此同时,顾家宅邸内却是一片安然灯火,顾俊倚在沙发上,手中把玩着一只玉质烟斗,嘴角露出一抹冷笑。他的手下低声汇报着文章引发的动荡,顾俊挥手示意他们离去,随后将烟斗在桌上轻轻一搁,转头对一旁的心腹说道:“沈洛这是自掘坟墓,民众情绪虽能利用,但这把火也能烧到他身上。”
“顾少爷,您的意思是?”心腹略带疑惑。
“借题发挥,煽风点火。文章虽好,但沈洛背后的家族背景又如何逃得过质疑?更何况沈家可不止做电影生意。”顾俊冷笑道,目光一转,似已经想到后招,“发布消息,说沈洛用电影的爱国幌子掩饰沈家与日方在实业上的秘密交易,民众爱国热情一高,再加些佐证,他沈洛还能安然无恙?”
顾家的媒体迅速行动,一篇篇影射沈洛的文章相继出炉。市面上开始流传沈家与日方暗中合作的谣言,顾俊更煽动一批人直接到沈家影院门口示威。一时间,沈洛成了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人物。
面对扑面而来的攻击,沈洛却没有急于辩解,而是转身走进自己的影院。他站在放映室内,注视着工作人员调试一卷自制短片。画面播放的每一帧都由他亲手监制,内容直指顾家与日方合作的真实证据。
片长不过十分钟,却涵盖了数段影像与文书材料:顾俊与日本财阀代表密会的画面、顾家仓库中堆积的日货标记,以及几段录音内容。虽为电影短片,却如同一场铁证如山的庭审。
晚上,沈洛亲自在影院大堂迎接观众,他微笑着递上一张张票,似无视外界的纷扰。苏珈婉穿着一袭素雅的旗袍,站在他身侧,眼神中却闪动着担忧。
“洛哥,这短片会不会太直接?”苏珈婉轻声问道,“顾俊的手段我们都清楚。”
沈洛微微一笑,“如果不够直接,他们便能继续肆意妄为。别忘了,顾俊这些年对电影行业的侵蚀已经超出底线,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随着短片的放映,影院内外顿时沸腾。观众们震惊于影像中的内容,纷纷议论不休。沈洛利用现代电影语言的技巧,将顾俊的阴谋剖析得毫无余地。短片结尾处,一行大字定格在银幕上:“光影虽虚,真相却不可遮蔽。”
翌日清晨,这部短片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城,甚至有其他影院主动申请放映。观众的愤怒迅速转向顾家,抗议者转而包围顾家商铺,甚至有人掀翻了顾家运货的卡车。
顾俊在宅邸内听到消息,怒不可遏,一拳砸在桌上。他咬牙切齿地喊道:“沈洛,你还真敢动手!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