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逍遥神雕家母穆念慈 > 第549章 公孙止的过去4 孙郑琴

第549章 公孙止的过去4 孙郑琴

中,炭火正暖,茶香四溢。

老人自报名号,却未透露来历,只自称“游方医者”。他与小郎君就《神农本草经》中草药寒热性论展开探讨,又说起血气循脉、五行藏象的运用变化。

二人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竟有旗鼓相当之感。

李丽质在一旁静静听着,见小郎君那眼中偶现兴奋之色,心中也觉有趣——他极少遇到能真正与之论医而不落下风之人。

一炷香后,老人起身告辞:“老朽鲁莽,不请自来,改日再来叨扰。”

“求之不得。”小郎君拱手送别。

然而就在二人即将步出门槛时,那一直未怎么开口的老妇人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屋檐下的兕子。

那小姑娘此刻正坐在雪地里,给雪人安上胡萝卜鼻子,玩得不亦乐乎。

老妇人眉头微皱,似有所感,轻轻一指兕子,语气低沉却笃定:

“这孩子,十二岁的时候有一劫。”

“你若真在乎她,最好从今日起……时时护着。”

说罢,她转身离去,随那老者走入风雪之中,未再回头。

小郎君站在门槛处,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眉心骤然一紧。

身侧的兕子跑过来,一把抱住他胳膊,仰头笑嘻嘻道:“小郎君你看!我给雪人做了个桂花糕嘴巴,它是不是像你!”

小郎君低头看她那张被冻得通红的小脸,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那句“十二岁的劫”,在耳边犹如风中炸雷,久久回响不散。

接下来的时日里,药铺内的茶炉几乎日日沸响。

那位白发老人几乎每三五日便来一次,或身披雪霜、或衣上带露,与小郎君并肩而坐,论药理、讲脉象,常常一坐就是一整日。

小郎君第一次感到,有人能与他不以身份论高低,不以年岁论轻重,而是真正以医者的眼光,与他平等论道。

他以蓝星的视角,将“细菌学”“清创缝合术”“无菌手术”的概念一点点融入到古人认知中。

而那位老者则以五行、寒热、经络、药性理论,为他打开另一个古老医学的世界。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时,也会相视一笑,互倒一杯热茶,继续沉入“医者之道”的博海中。

终于在一次茶毕之后,老者轻轻叹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你这小郎君,若再修炼十年,定能成我中医正统一脉之真传。”

小郎君听罢,笑着拱手:“前辈抬爱。晚辈虽有一二奇法,皆因机缘所得,不敢妄称高人。”

老人却摇摇头,认真地看着他,缓缓说道:“小友莫要谦虚。老朽早年隐姓埋名行医多年,如今年近古稀,怕是也熬不过几个春秋了……但见你之法,之心,之术,老朽心中欣慰。”

他顿了顿,才低声道出一句:

“其实,老朽,姓孙,名思邈。”

小郎君眉头一跳,惊得险些将手中茶盏翻倒。

“孙……思邈?!”

那可是他前世医学课本上的活名字,是与扁鹊齐名的千古医圣之一!

“正是。不过此事,小友也不必声张。”老人微笑,似是早知他会震惊,并不意外,毕竟他早就知道,这小郎君和李世民的关系,李世民曾经多次请他治疗长孙皇后的病,孙思邈都没有前往皇宫,毕竟他不喜欢李世民,但见这小郎君的妙手仁心,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死放在第一位,他这才愿意和他们接触一二。

小郎君胸中翻涌,强自镇定,行了一礼。

孙思邈笑而不语,只是轻抚白须,转身看向窗外飘雪。

那一日之后,两人更加交好,几乎每次相见都从午谈至晚,医理之外,也时有闲话。

唯有一件事,让小郎君略感不安。

自初次见面后,那位随行的妇人——孙思邈的义女,孙郑琴——便再未露面。

她那日所说的“十二岁一劫”,至今犹在小郎君耳边萦绕。

小郎君试探地问过几次,孙思邈总是摇头淡笑:“她外出行事去了,常有之事,老朽也不知具体何处。”

他问得多了,孙思邈便笑说:“你倒比我这做义父的还关心她。”

每到此处,小郎君也不好再问。。

但最担心的事,终究还是来了。

兕子,十二岁的那一年,在宫中忽然高烧不退。

她本是早晨还在殿前追着黄鹂雀跑的小姑娘,午后便虚软无力,额头滚烫如炭,夜里更是烧得人语不清醒,眼神涣散,唇色泛青。

红鸢殿内乱作一团,太医们一拨接一拨地换,汤药堆满了案几,然而兕子的烧,却始终不退。

那夜,风雪初停,月色惨白如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