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孔望归送来的请柬时,黄举天正赤膊上阵,踩在新翻的田垄间,为前来观摩的各地里正做示范。本文搜:当看书 dangkanshu.com 免费阅读
“——环稻是早熟品种,播种期宜在二月初至三月上旬。”
说话间,黄举天挥动铁耙,将脚下的土块细细打碎:
“此稻株型较矮,分蘖力强,故栽插时需注意密度。”
他蹲下身,以手丈量间距:
“行距约六至七寸,株距四至五寸为宜。”
随后,他又详细讲解了水分调控、施肥要领、病虫害防治等步骤。
围观里正与琼山百姓,无不凝神静听,生怕漏掉只言片语。
只因黄县令不久前,从安南都护府南方的环王国,引进了这种据说生长期仅百日的新稻种。
若换作其他官员推此新政,他们早就忍不住哗变了——
毕竟,农耕关乎生计根本。
赋税稍重,他们尚可咬牙忍受;
但若官府肆意干涉农事,毫无抗风险之力的底层百姓,怎敢拿身家性命去配合?
可推行此事的,偏偏是黄巢县令。
那位上任伊始便根治疟疾、防治瘴疠、铲除恶绅、解放盐奴、抵御蛮患的贤能好官。
别说崖州百姓争相立祠,就连琼州、儋州,如今十户之中,至少也有七户人家,供着黄县令的长生牌位。
只是,信任归信任,该问的话还是得问清楚。
“黄县令啊……”
一名黢黑如炭,胡子稀疏的,衣裤仅以麻布粗缝的耆老,从人群中颤巍巍地走出:
“这环稻种下去……真的养得活吗?”
黄举天摘下挂在脖子上的白毛巾,擦了擦汗,笑道:
“长者不必忧心,若五月底环稻歉收,本官定当自掏腰包,补偿全岛百姓。”
话音未落,围观的百姓们,就七嘴八舌地嚷开了:
“使不得使不得!”
“黄县令说能种,那就一定能种!”
“琼州人信得过您!”
“就算真有个闪失,那也是老天爷不长眼,哪能让您破费!”
一位扎着头巾的农妇挤到前面,拍着胸脯道:
“我家那口子说了,黄县令让种啥就种啥,绝无二话!”
旁边几个年轻后生也跟着附和:
“就是!去年要不是黄县令教我们治疟疾的法子——”
黄举天望着这群淳朴的百姓,心头一热。
他敢如此自信地打包票,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前世时,他就读于农业大学的某任女友,期末作业恰好是研究占城稻的培育历史。
那年暑假他全程陪同,不仅系统了解了占城稻的特性,还被女友逼着下田实践,恶补了不少农业知识。
可惜假期刚结束,这段恋情就告吹了——
前女友不知怎的发现,课题组的其他几个女生,都想和他有染。
其次是历史经验:
一百多年后,赵恒——就是那个半场开香槟,跑去泰山封禅的宋真宗——在皇宫试种了占城稻;
发现长势喜人后,立即下令推广整个江南地区,为北宋末年全国人口过亿,奠定了基础。
占城稻原产于越南中部的环王国,五代时期才名作“占城”。
振州之战结束后,黄举天曾命令梁家明带领疍民,秘密上岸收集占城稻种,并改名为“环稻”,献给岭南节度使卢钧。
卢钧大喜过望,不仅说服下属招安疍民,还同意黄举天率先在岛上试种。
那几日,黄举天与李景让在广州忙前忙后,只为赶在卢钧收到最新旨意前,将近期该走的程序全都走完。
‘今日的盟友,明日的陌客。’
结束早稻示范,黄举天接过成亮递来的水壶,大马金刀地坐在田垄上。
他正琢磨着,日后与卢钧的相处之道,余光瞥见王弘业手中的物件,问:
“你手里拿的什么?”
王弘业双手呈上:
“义父,这是新任潮州刺史,今早送来的请柬。”
闻言,黄举天不由皱起眉头。
新刺史到任的速度,比他预计的要快得多。
更奇怪的是,堂堂刺史,居然主动给一个地方县令发请帖?
‘新来的世家官员,当真如此礼贤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