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唐凌烟志 > 第111章 李公逸归降唐朝

第111章 李公逸归降唐朝

武德二年(619年)春,天下依旧战乱不断,群雄争霸,各地豪强割据一方,百姓流离失所。本文搜:EZ看书网 ezksw.org 免费阅读在这乱世之中,雍丘成了一座“孤岛”,由已归附东都洛阳王世充势力的地方豪强李公逸掌控。

雍丘,即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当时,雍丘为杞国都城,因地势“拥三丘”而得名,又因当地杞柳繁茂,形成了“杞国”之名。成语“杞人忧天”便源自此地,反映了古杞国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

雍丘在秦代正式置县,唐代属汴州管辖。贞观年间,雍丘县合并了周边县区,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城镇。五代后晋时期(938年),雍丘首次改名为杞县。元代时,县治北迁,县城一度被称为“南杞县”,直到金代(1174年)最终定名为杞县并沿用至今。明代时,杞县恢复至现今的治所。在唐代“安史之乱”中,雍丘因张巡的坚守而闻名。张巡在此抵御叛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如今,杞县境内仍存有雍丘故城遗址及商周杞国都城的遗迹。2025年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杞县的文明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并出土了大量夏商时期的文物,为研究中原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依据。雍丘(杞县)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的名字和故事,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历史记忆。

隋唐武将李公逸是汴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早年经历不详,但在隋末天下大乱时,他凭借自身的威望和能力,迅速崛起为地方豪强。雍丘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重要,李公逸以此为根据地,招募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他与族弟李善行一同治理雍丘,因勇武仗义,深受当地百姓拥戴。

隋末群雄割据,李公逸最初依附于王世充的势力。王世充占据洛阳,自称郑国皇帝,一度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割据势力。然而,王世充为人多疑残暴,对部下和百姓极为苛刻,导致其统治区域内民怨沸腾。李公逸虽为王世充效力,但对他的统治方式深感不满,逐渐萌生了脱离之心。

此外,李公逸对王世充的为人也深感失望。他曾多次目睹王世充滥杀无辜,甚至对自己的亲信也毫不留情。这种暴虐的统治方式,让李公逸感到不安,若继续追随王世充,自己迟早也会成为其刀下之鬼,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另寻明主。

他站在雍丘城头,望着远处的烽火,心中百感交集。

“主公,唐军已逼近雍丘,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名心腹将领低声问道。李公逸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天下大势已定,唐朝如日中天,我们若再负隅顽抗,只会让百姓受苦。”

“可我们若投降,唐廷会如何对待我们?”另一名将领忧心忡忡地问道。

李公逸目光坚定:“李渊素有仁德之名,若能归顺,或许还能保全一方百姓。”

自此,李公逸决定脱离王世充,投靠唐朝。619年闰二月下旬,他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向李渊表达了归顺之意。

唐高祖李渊对李公逸的归顺表示欢迎,在朝堂之上大赞道:“李公逸深明大义,归顺朝廷,朕心甚慰。”

同时,唐朝朝廷为了区别隋朝郡治,下令将雍丘设为杞州,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兰考二县以南,通许县以北,尉氏县以西,睢县以东地区。

几日后,李公逸的使者陪同唐庭使臣返回雍丘,李公逸率领城中军民开门迎接。

唐廷使者宣读诏书,任命李公逸为杞州总管,统领雍丘及周边地区。他的族弟李善行也被任命为杞州刺史,协助治理地方。

李公逸跪拜在地,恭敬地说道:“臣蒙陛下不弃,愿为大唐效犬马之劳。”

唐廷使者说道:“杞州乃中原要地,皇上望你能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为大唐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李公逸郑重承诺。

归唐之后,李公逸立即着手整顿地方。他下令减免赋税,鼓励百姓耕种,修复因战乱损毁的房屋和道路。他的族弟李善行也尽心尽力,协助处理政务。

“兄长,近日百姓安居乐业,杞州已初见繁荣之象。”李善行在一次议事时说道。

李公逸欣慰地点了点头:“善行,你我虽为降将,但若能造福一方,也算不负陛下的信任。”

然而,好景不长。杞州地处中原腹地,四周仍有不少割据势力虎视眈眈。一次,李公逸在巡视农田时,发现大片庄稼被践踏,百姓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