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唐凌烟志 > 第206章 唐廷御宴酬功日,忠臣素帛见丹心

第206章 唐廷御宴酬功日,忠臣素帛见丹心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末的长安城,槐花飘香,太极宫内的槐树上挂满了雪白的花串,微风拂过,花瓣如雪般飘落在宫墙间的甬道上。`l~u¢o′q¨z,w_..c+o/m~

四月二十八日清晨,尚书省的通事舍人急匆匆地将并州捷报送入两仪殿,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这个北方要地终于被秦王李世民彻底平定,重新归附唐朝。

唐高祖李渊闻讯大喜,立即召来尚书左仆射裴寂、门下侍中陈叔达等重臣商议庆功之事。

\"裴卿,并州乃龙兴之地,今既平定,当大宴群臣以庆。\"李渊抚着案上的捷报,眼中闪着欣慰的光芒。

裴寂捋须奏道:\"陛下圣明。秦王此次不仅击溃刘武周残部,更收降猛将尉迟敬德,确实当庆。只是...\"他略一迟疑,\"按制,大宴需提前三日准备,今日仓促准备,恐时间紧迫。\"

一旁的侍中陈叔达立即接话:\"臣以为可命殿中省、光禄寺即刻着手。殿中监窦诞素来干练,必能妥善安排。\"

李渊颔首,略微思虑后,说道:\"准奏!着窦诞总领宴席事宜,光禄寺卿负责膳食,太府寺调拨锦帛赏赐。\"说着又补充道,\"另诏内侍省内府局开启御库,备好蜀锦吴绫,朕要重赏功臣。\"

四月二十九日,太极宫承天门外,金吾卫的铠甲在春日下泛着冷光,宫墙内尚乘局的马夫们正忙着给御马梳洗。这一日寅时(凌晨三点)刚过,内侍省内府局的宦官们就忙碌起来,将一匹匹蜀锦、吴绫从库房搬出,整齐码放在两仪殿前的廊庑下。这些丝帛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有织金团花纹的,有染缬彩条的,最珍贵的当属那几匹西域进贡的联珠对鹿纹锦,这都是去年平定西秦薛举时缴获的战利品。

\"陛下有旨,今日赐宴,五品以上皆入两仪殿!\"宣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宫门处回荡。尚书左仆射裴寂正与门下侍中陈叔达并肩而行,闻言相视一笑。

裴寂捋着花白胡须低声道:\"看来并州捷报确实让圣心大悦。\"

陈叔达微微颔首,隐晦的回道:\"刘武周授首,尉迟敬德归降,大唐北疆自此安矣。只是...\"他忽然压低声音,\"听闻独孤怀恩那桩公案...\"

话音未落,忽见一队金吾卫押着几辆牛车缓缓而来。*l¨u,o,l-a¢x¢s-w,.?c*o?m*为首的将领见到二位宰相,连忙下马行礼。裴寂认出这是左监门将军李安远,不禁问道:\"这些是?\"

李安远拱手答道:\"回禀裴相,这些都是逆臣独孤怀恩在长安的宅邸查抄之物,陛下命末将押送进宫。\"

陈叔达闻言,与裴寂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巳时三刻(上午九时四十三分),两仪殿内已是一片肃穆气象。殿中省的内给使们将鎏金铜雀灯一一点燃,虽然白昼用灯看似多余,但这正是大唐宫廷宴会的规制。御座前摆放着九尺长的紫檀木案,上面陈列着鎏金舞马衔杯银壶、狩猎纹高足银杯等物。殿两侧的席位上,百官按品秩高低依次入座,最前排的三省长官面前摆着嵌螺钿的黑漆食案,后排官员则是普通的柏木案。

忽然殿外传来三声净鞭响,内侍监高声唱道:\"圣人至——!\"

唐朝将皇帝称为“圣人”,这一称谓的起源与多重文化、政治因素相关。首先,“圣人”作为帝王代称可追溯至先秦典籍。《易经》中便有“圣人南面而听天下”的记载,将“圣人”与君主治理天下的权威性相联系。

唐代延续了这一传统,同时结合了道教思想的影响。道教将修真境界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层次,而“圣人”被认为能通过修炼达到数百岁的寿命,象征超凡入圣。唐朝皇室自诩为老子(李耳)后裔,推崇道教为国教,因此皇帝乐于接受“圣人”这一带有神化色彩的尊称,既暗示长寿的期许,也强化了君权神授的合法性。

“老子”的原名是李耳,字聃(或作“伯阳”),谥号为“聃”。根据多部史料记载,他是春秋末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出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一说安徽省涡阳县)。在道教中,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其着作《道德经》对后世哲学、政治及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关于其名字的争议,部分学者指出“伯阳”可能是后世神仙家对老子传说的附会,但“李耳”作为本名的记载在《史记》《后汉书》等权威史书中较为统一。孔子曾向他问礼的传说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身份。

此外,“圣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