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待发。
五分钟一到,后屋刹那间黑了下来。屋内众人先是不明就里静了两秒,随后挤作一团,喊什么的都有。
“走水了!走水了!”不知是谁高呼了一声,引得屋内众人纷纷奔向屋外。
姜泠听着这些人的动静,闪身凑近了沈隽舟的床榻。她从腰间抽出师父的弯刀,对准自己的左手腕,狠狠割了一刀。血液滚落到榻上人的伤口中,半个拳头大的血洞立时便小了许多,沈隽舟一直止不住的血现在也凝固住了。
正如姜泠说的那样,卫斯诚很有分寸。柴房的火不到一刻钟就被扑灭了,后屋的蜡烛也又重新亮了起来。
太医回到床前再看伤口,连连称奇,“三公子吉人自有天相呐!”
“姜姑娘,厉害啊!”曾宇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
沈径霜默不作声——她看见姜泠把左手悄悄背到身后,也看到了那只手腕上的伤。
等到曾宇和卫斯诚溜进偏房休息时,沈径霜手里拿着一只瓷瓶和一方白布走近姜泠。
“虽然他们听不见我们说话,也看不见我们,但好在我们能碰到这里的东西。”瓷瓶被放在案牍上,刚才拿着它的人则轻轻拉过另一人还渗着血的左手。
“治病归治病,也用不着对自己这么狠。”沈径霜把瓷瓶里的药粉倒在了面前的伤口上,又小心翼翼地缠上一圈白布,心疼不已,“来了这儿以后,能免得了挨饿,怎么就免不了受伤。”
“没事。”姜泠宽慰她,“又不是很疼。”
后屋侧面的偏房是沈家人招呼客人用的,鉴于最近没什么人来拜访,就成了几个后世来客的栖息地。大约到了后半夜的时候,凌岓回来了,进门见剩下三个人都迷迷瞪瞪睡着,便小声知会姜泠,“都按你说的办好了,如果快的话,说不定今天早上就能有好消息。”
姜泠点点头,这才放下心来。刚刚眯了一会儿,就又听见前面隐约传来抽抽嗒嗒的哭泣声,她坐起来,打算去看看情况。
“你也听到了?”走出偏房,凌岓的声音跟着从后面响起。
“嗯,听着像沈听玉的声音。他们家人该看的都看了,要是为了沈隽舟,早该哭过了。这个时候哭,应该是为了别的事情。”
“我也是这么想的。”凌岓看着浓浓的夜色,心里还不忘感慨古代没有光污染这件事,“去看看,说不定和她结婚有关系。”
第32章 篇三:苔岑之契·和亲
沈听玉住着的院子离后屋不远, 院门上写着“菡萏馆”三个字。走进院中,一池子开得正好的荷花正在夜风中曳动,是名副其实的“菡萏馆”。
方才的哭泣声已经止住了, 沈听玉此时正坐在屋子前的台阶上, 散发赤脚,脸上还挂着尚未干涸的泪痕。她木呆呆地往面前摆着的火盆里不断送着写满字的纸张, 熊熊烈焰燃烧着, 火舌转眼间就将纸页卷为灰烬。
“姐姐。”沈青素悄无声息地站在门口, 眼中同样湿漉漉的。
“你怎么来了?”听见妹妹的声音, 沈听玉下意识用袖子揉了揉眼睛。
“外头都在传姐姐要成亲了。”沈青素也不管地上凉,自顾自和台阶上的人并排坐在一起,“爹娘到现在还什么都没说呢。”
“爹, 爹和娘有他们的苦衷。”沈听玉轻轻抚过妹妹的头发,算是默认了近日来的传言属实,“素素不必担心, 爹娘又不是要把姐姐送到狼窝里去, 别哭。”
“姐夫, 是谁?”沈青素不欲拐弯抹角, 憋在心里的问题便脱口而出。。
沈青素不信沈听玉也不知道会嫁到谁家, 现在姐姐的回应更是佐证了她的想法。
“素素, 莫问那么多了。”披散着头发的姑娘把手里最后一沓纸扔进火盆,“你只要记得,爹娘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怪只怪你我生不逢时。”
“除了姐姐, 京里还在盛传安阳公主要被送去和亲了。”沈青素一字一句地说, “当今官家有三个皇子两个公主,长公主早已嫁为人妇多年, 剩下的安阳公主去岁就得了痨病,怎么还能去和亲?”
沈听玉神色黯淡,不再言语。
“爹曾是太子太傅,官家对我沈家向来器重。除了官家,爹娘还有什么苦衷?被送去和亲的人如果不是安阳公主,那会是谁?”
“素素,不可妄议朝政。”沈听玉时至今日才发现,自己这个小妹平日里看上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实际上心思却玲珑剔透得很。
“姐姐,你就是那个“安阳公主”是不是?”
“素素,不可…”
“我只问是或不是?”
“是。”沈听玉在眼前人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