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前几天就出榜了吗?怎么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罗烟心里也着急,却不敢表现出来,如果她这个管家的人都端不住,其他人只怕要急坏了,她扶住老太太,劝说道,“娘,夜深了,您先回去休息吧,等信到了,我第一时间告诉您。”
老太太却半点没被劝到,摆摆手道,“这个时候我哪能睡得着啊,祖宗保佑,翊儿一定要中榜啊!”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声响,一个小厮打扮人急急跑了进来,“老祖宗老夫人,老爷的信到了!”
一家人自是开心不已,都坐不住了,起身来想要看看信里都写了些什么,最后还是罗烟拿到信先看了起来,脸上表情先是一怔,似是有些惊讶,随后很快笑了起来,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大。
“哎呀,翊儿信上了什么,你快说啊!”老太太着急道,眼巴巴的看着儿媳手里的信。
罗烟已经忍不住笑出声,“娘,景翊说他已经通过县试了,还是县案首,再过半个月他就要再接着考府试,这会儿就直接启程去林州了,让我们不用担心。”
“真的?”老太太先是一愣,紧接着就抚掌叫好起来,脸上热烈的笑容止都止不住,“我就知道,我们翊儿是个有出息的,看你们之前还不信他能过县试,这会儿总该信了吧,我们翊儿可是要做状元的人。”
这话一听,罗烟有些汗颜,这话她可不敢信,状元哪是那么容易考的,三年才有一个状元呢,还是整个大隆朝的读书人来争,那可是万万里挑一的人才。
不过自家儿子能过县试,她还是很开心的,而且还是县试第一名,这么好的成绩应该能过府试吧?过了府试就是童生了,即便一个童生没什么用,但也说明儿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日后等她不在了也能扛起这个家了。
其他的女眷也是十分高兴,她们虽是闺阁女子,却也知道弟弟能过县试对于她们一家的意义,就连苏明秀也一扫往日的沉闷,和几位妹妹们商量着在景翊回来前给他做点什么作为他通过县试的贺礼。
那封信更是被传了个遍,除了陈姨娘和红姨娘认识的字少,几位闺中小姐都是读过书识字的,她们都看了信,这封信除了报喜外还不忘把每个人都带上了,每个人不落的都关心了一遍,景翊在外考试还不忘关心她们,她们心里十分熨帖,都觉得景翊以前是年纪小还不懂事,但他一直以来都是个好孩子,她们也要对弟弟更好才行。
既然已经知道景翊县试的名次,府试过后苏家也有了心里准备,县试案首便是名次再差府试应该也是能过的,可没想到,过倒是过了,却远远不止于此,报喜的信一封接着一封,先是府试,再是院试,等苏家众人缓过神来的时候,宁远伯府已经迎来了报喜的小吏,府试头名院试头名再加上最初的县试,这可是小三元呢。
报喜的人先是祖籍沧县的人来了一波,后面在知道苏景翊的亲眷在京城,还是一个伯爵府的的时候那京城消息灵通的小吏当即敲锣打鼓上门来报喜了,虽然那两个小吏只是单纯的想要得点喜钱罢了,不过这却让苏景翊连中小三元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了京城富贵圈这一块儿,就连普通百姓也有所耳闻,谁让当日罗烟开心得让人在街上撒了铜钱呢。
过了院试就是板上钉钉的秀才,一个小小的秀才在京城这地界根本不算什么,可宁远伯府周围住着的都是跟他们家境差不多的人家,大家基本都是守着祖上传下来的爵位过活,底下的子孙都被娇纵惯了,不败家都算好的了,真正有出息的那是少之又少,如今冷不零丁突然冒出来一个,大家怎么可能不眼热呢。
第74章 古代文里的纨绔男配9
这就像大家说好了要一起混日子, 你却背地里偷偷上进,作为一个‘异类’能不让人关注吗?
总之,经过这次刺激后, 各家长辈回去后对自家子孙的管教更严了,恨不得自家子孙也能像苏景翊这般也考个秀才回来。
而众人对苏景翊的评价也不再是以前的什么纨绔子弟了,而是聪慧好学、勤奋刻苦、天资出众的好孩子, 什么?你说以前他做的那些混账事?害, 那不是年纪小不懂事吗, 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这不一下子就给宁远伯府拿个秀才回来了, 宁远伯府后继有人咯!
当然, 这件事还是只在小范围里传播,那些真正的一品二品高官贵族都不住在这一块儿,而且他们事务繁忙, 哪有时间会关心一个小小秀才的来历,除非这时候底下有人提上一嘴, 他们才会想到宁远伯府,可惜苏家并没有这样的人脉。
而远在老家的苏景翊也同样被周围人贺喜着,考完院试知道结果后他又参加了知府大人和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