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捕的多了不赚钱?”
“用屁股想也知道,吃鱼的人,每天都是固定的,就那么多,鱼多了,吃鱼的人不会变多,鱼就卖不上价,甚至卖不掉;鱼少了,大不了少吃几条,我猜鱼迅季节,所有出海打渔的,都得扔很多鱼,因为压根卖不完。”
想不到,此人还挺聪明,不是渔民,居然能想到这些。
“你既然知晓,鱼多了也卖不完,都得丢掉,又为何怂恿造大船?打更多的鱼,不更加卖不掉?”
“所以你们得想办法,使鱼能够长期保存啊,只要鱼能保存一年,哪怕半年也好,就能卖到远离海岸的地方了,鱼不就卖出去了吗?”
“千百年来,都无人能把鱼,在天暖时保存几天,唯一的办法,晒鱼干,但晒鱼干需要大量的盐,盐多贵啊?鱼干卖的又不多,卖的又贵;你既不是渔民,你不知道的多了,就不要在那异想天开,乱出主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们住在海边,还怕盐贵?”
“住在海边怎么了?海水能喝还是怎地?不照样要买盐吃?”
古代的技术垄断的很严重,哪怕在现代人看来,十分简单的海水提炼盐的技术,生在海边的人,懂的都不多。
懂的全去组团贩私盐了,只有啥也不会的人,才会在海边做最底层的渔民。
他们只单纯的懂得,喝海水能要人命。
所以说,知识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高度。
“自己晒点盐自己吃,掉脑袋不?”
梅武:“你懂制盐?”
“这周边不会连个制海盐的地方都没有吧?”
“你懂制海盐?”
果然,多吃十来年饭不是白吃的,见识就是比小年轻多不少。
“何止是制海盐,老子啥不会?”
梅武不觉眼睛一亮,如果能自己制作海盐,再用这些盐晒鱼干,那样打到的鱼,哪怕卖不出去,也能晒成鱼干卖钱了。
再不济,不用花高价买官盐,一年也能省下不少钱,给家里娃做两件新衣服。
虽然这人说话很不着调子,万一他真会呢?可是能极大的改善家里的生活。
得好好待着人家才行,这可能是衣食父母呀。
等到了下网的地方,刘昊想要伸手,也不让他动,在那坐着就好,喝斥梅文,兄弟俩一起收网。
果然到了鱼汛期,加之当下的海洋资源极其丰富。
直接暴网,各种海鱼,小的直接放掉,大的装船。
很快就把小小的活鱼舱塞满,又把甲板上堆的难有立足之地。
不光这一条船,其他两条船也是如此。
费劲巴拉的把船摇到岸边,纷纷接上家人,去赶鱼集。
鱼汛期的鱼获太多,要抢在第一时间把鱼卖掉,否则半天卖不掉,鱼就臭了。
今天爆舱,又有刘昊在船上,就不接上家中的女人了,为抢在第一时间赶到鱼市,重新把网布好后,直接去往新安镇。
(位于深圳湾的北部)
喜欢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