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皇宫,未央宫。~优¨品,暁\税′王· \勉~肺^悦¨犊,
少年天子刘辩坐在皇帝宝座之上,大大地打了个哈欠。
几经社会毒打的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现在的处境,不再对皇权抱有任何幻想了。
刘昆与何太后为他找来了不少绝色佳人,整日陪伴在他身边。
如今的他整日沉迷女色之中,只想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过上摆烂的日子。
当初,何太后将她和刘昆的事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刘辩之后,刘辩如遭雷击,不敢置信地看着自己的母亲。
何太后看着自己这个窝囊儿子,心中却是苦笑连连。
如果他能有刘昆百分之一,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副田地了。
她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皇儿,你我母子二人,本应该就在一年前化为一抔黄土。是大将军出手相救,给了我母子今天的富贵日子。”
“如今整个三州之地,都是大将军亲手打下来的。人贵自知,不然大祸随时就会降临。只要母亲为他诞下麟儿,看在这份血亲份上,想必他不会为难我母子二人……”
经过何太后一番说教,本来就毫无主见的刘辩颓然认命了。
从此之后,他每日与后宫美人厮混,一应军政,全都交给了刘昆打理。
对于母亲与刘昆两人在后宫勾搭成奸,他也是假装目盲,视而不见。·微-趣/暁*说?网_ .首,发¢
大殿之上,刘昆终于将他所奏之事说完了。
刘辩揉了揉眉心,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
他清了清嗓子,柔声说道:“嗯,朕知道了,一切就依大将军所奏吧!”
刘昆恭敬地说道:“微臣遵旨!”
大殿内文武百官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对眼前发生的事一副熟视无睹的模样。
确实,如今的朝廷文武百官,都是经历过董卓大肆屠戮之后剩下来的。
那些死忠分子、头铁之人早就被董卓还有董璜两人清扫了个遍。
一旁的宦官高声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见无人响应,宦官便宣布了退朝。
刘辩如蒙大赦,带头从皇帝宝座溜走了。
大殿中的那些老臣如杨彪、马日磾等见了,苦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他们能在残暴的董卓、董璜双重血洗之后还能活下来,自然也是识时务之人。
反正刘昆不同于董卓,刘昆无论是政治手腕还是为人处世方面,显然比董卓更加开明和英明。
如今更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党羽遍布朝堂,权倾朝野。
更何况,刘昆是汉室宗亲,他当皇帝和刘辩当皇帝,重要吗?
荀彧走出大殿的时候,只觉得胸口一阵沉闷。_三¢叶^屋_ +已,发~布,嶵′芯!漳¨截?
他脸上带着些许忧郁,神情也有些恍惚。
一旁的荀攸、戏志才两人对视一眼,随即向荀彧走了过去。
他们都是颍川自幼早就熟识的多年故友,荀攸还是荀彧的本家侄儿。
荀彧今日的神态,两人也看在了心里。
他们也知道荀彧一生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对大汉忠心耿耿。
对于刘昆把持朝政,荀彧心中始终有一个郁结。
他们俩如今作为刘昆的心腹之人,自然也不愿意见到荀彧与刘昆反目。
戏志才快步上前,一把揽住了荀彧,呵呵笑道:“文若,今日某做东,去某府上小酌一杯,如何?”
荀彧回头看了戏志才一眼,表情有些尴尬。
戏志才故作不悦地说道:“文若,想我等多年挚友,如今同殿为臣,岂不是人生快事?当浮一大白啊!”
一旁的荀攸也微笑着说道:“叔父,志才盛情相邀,您就不要推辞了!走吧!”
荀彧无奈地拱了拱手,三人驱车去了戏志才府上。
三人分宾主坐下,自有府中下人将酒菜端了上来。
酒过三巡,戏志才提壶再度为荀彧和荀攸满上一杯,笑道:“文若,公达,今日这酒可是某珍藏多年的佳酿,你等可要好好品尝哇!”
荀彧端起酒杯,却迟迟未饮,只是望着杯中琥珀色的酒液,神色复杂。
戏志才见状,叹了口气,放下酒壶,正色道:“文若,某知道你心中郁结,对大将军把持朝政一事耿耿于怀。可你有没有想过,如今这天下,早己不是昔日的大汉了。”
荀彧眉头微皱,冷声道:“志才,你这是何意?难道你也认为,汉室气运己尽,可以任人篡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