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把臭豆腐做出来主要是为了自己想吃,教赵大麦做这个生意,以后他想吃的时候都不用自己动手。
以前的赵大麦不好说,自从上次出事后,赵大麦性子改了许多,只要以后不再产生变化,他应该可以终生都有免费的臭豆腐吃。
帮完赵大麦,赵林也要忙自己的事。去年村里人跟着他学育种,产量都有提高,今年更多的人信他,一个个想跟他学育肥。
村长让他教村里人,不白教,家家户户用增产的粮食当报酬,也不多要,给个五年就好。这个法子还是赵大福想出来的,年轻人到底脑瓜子更活络。
赵林倒不多看中那点粮食,但是村长都上门提了,也就勉强答应此事。他只负责动嘴,干活的事有其他人,这粮食得来也轻松。
他不教,这个法子早晚也会被其他人学会。赵大麦关起来做豆腐还能被人偷学去,只是有村长在,偷学的那家暂时也不敢做豆腐,但学会后早晚有用到的一天。
堆肥的事其实就是很简单,村里人不知道不过是从没想过这些,不知道枯枝落叶之类的东西也能当肥料。赵林让大家把堆肥池建在远离房子的地方,村民们说不怕味道难闻,也不让建在房子附近。
他可不是怕味道难闻,而是怕密封性太好产生沼气,万一有人操作不当产生爆炸就麻烦了。他一片好心,却被村民取笑他是怕臭,说他比读书人还像读书人,这个毛病得治,还让他多挑几担大粪就好了。
赵林想想就觉得恶心,他这辈子都不要挑大粪,谁爱挑谁去挑。自家的茅房的粪池他都不处理,全都是交给其他人。每次他不是叫赵大麦就是赵大河,总之都是和自家关系好的几个人。
被叫到的人也很开心,种地缺的就是肥料,也就是赵林才会嫌弃。其他人在路上遇到牛粪和猪屎都要捡回去才开心。
堆肥料的事弄了几天就好,不是他教得慢,是全村都要学,明明在他眼里很简单的事,偏偏有些人总有奇怪的问题要问,还有人各种不听劝,总喜欢按自己的方法做事。
教都教不会,赵林再一次感叹当老师的辛苦。他只是偶尔教人做事就脾气不好,当老师的人都有颗强壮的心脏,否则早晚要被学生气死。
王秀英叫他回家吃饭,都到家他还在气不顺。还是平安出马才让他心情变好,刚学话的孩子最可爱,趁现在他要多抱一点,再大一些就没有那么可爱了。
“对了,西毛过几天周岁,送什么礼。”王秀英把当年平安周岁时三房送的礼找出来给赵林参考,送什么还是他拿主意比较好。
赵林看了一眼就知道王秀英为什么这么问了,也不知道三房夫妻是谁的主意,送的礼太轻。他要按这个标准回礼,肯定会被人说道。
“就按这个标准回礼,我去送。”有意见也是对他,他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会不会不太好,平安过周岁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大摆酒,听说西毛这次三房可打算大摆一下,他们说好久没有喜事,想去一下晦气。”王秀英也不懂有什么晦气可除,三房不是一首夸老宅好。
“他们哪里是夸老宅好,是想说和父母住在一起能够占便宜吧。”赵有德私下不会补贴三房,但是李桂花手里那点钱肯定留不住,也就是她手里的钱不多。
他们的养老钱都是交到赵有德手里,也就每年生日会额外再给李桂花一些钱,偶尔赵大秀姐妹回娘家的时候会给一些。
这些钱给李桂花是想让她自己拿着买点吃的,结果怕是她全都补贴给三房了。
王秀英只听不说,三房能哄婆婆开心是他们的本事。自家又不缺那点钱,她是一点都不眼红。夫妻俩刚商讨完送礼的事,就接到王家的报信说是王耀学中举了,让他们赶紧回去一趟。
这个好消息传过来,报信人不说,赵林也会带着王秀英回娘家,这种好事怎么能少得了他们。夫妻匆匆赶去王家,村里有人看到,马上就有人跑去找赵有德打听情况。
赵有德也不知道什么事,都分家的儿子,只要每年不少他养老钱,他是乐得什么都不管。今年过后,他打算把手里的地都全部分出去,只打算留一块菜地种点蔬菜。
他这几年也算看出来,老二不管有没有孝心,只要他不多管闲事,是不会少他们一碗饭吃。老大看着也不错,赚钱不如老二多,但也不会看着他们饿死。
至于老三不好说,要说他多不孝肯定没有,但遇到事出钱肯定不如两个哥哥爽快。三个儿子都不算差,他己经很满足了。
其他人就是嫉妒老二有个秀才小舅子才会跑到他这说闲话,他还没到老糊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