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小白的阶梯 > 第16章 青干班第一课

第16章 青干班第一课

(一)

初冬时节,法大阶梯教室穹顶的日光灯散发着清冷而明亮的光辉,仿佛在诉说着知识的肃穆。本文搜:找小说网 zhaoxs.net 免费阅读

阳光透过教室那巨大的落地窗,将温暖洒在了如鳞次栉比的课桌上。涂小白坐在第一排的边缘位置,眼神充满了浓烈的求知欲,她注视着前方的讲台。今天是青干班的第一课。

讲台上,教授不紧不慢地走上来,微微扶正了他的眼镜。他是《物权法》专家小组的核心成员,在法律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是许多年轻法律人的偶像。

“同学们,今日我们将从一部意义深远的法律之诞生说起。”教授的话语带着苏北口音的独特韵味,沉稳而有力。他手指轻点翻页笔,屏幕上瞬间浮现出1993年全国人大法工委的会议照片,画面中的场景仿佛将众人带回到那个充满探索与思考的时代。

“那个时候,我跟随导师参与物权法的前期调研工作,在河北农村,我们遇到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教授微微停顿,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西十张充满自信与从容的面孔,这一帮西十岁以下的正处级官员,能在这样的培训班里,本身就是一件自得的事。

“有一户人家,其祖宅遭遇征用,然而补偿款却被村委会无端截留。那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手持1952年的地契,在乡政府门口绝食抗议。那么,你们不妨猜猜,这起案件的最终判决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在物权法尚未诞生的时期,中国社会犹如置身于一片产权的迷雾之中。诸多社会矛盾因产权制度的不完善而逐渐凸显。法院最终驳回了老人的诉讼请求。”教授神情凝重地调出当年的判决书影印件,泛黄纸张上“地契不能作为确权依据”这几个大字格外刺目,“这便是缺乏完善物权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当时,全国多达3.2亿农村人口的土地承包权,由于缺乏法定凭证,其权益时常受到侵害;而在城市,商品房预售制度下,高达70%的产权纠纷皆是因登记制度的缺失而引发。”

涂小白手中的笔尖猛地一顿。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妈妈白丽说过的老家拆迁的场景,外婆家隔壁王叔手持1980年代乡镇企业发放的土地使用证,悲痛欲绝地哭嚎着。那时的她,尚不能理解,为何一份盖着鲜红印章的文件,在现实面前竟会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如同废纸一般。

“1998年,北京发生了首例小区车位纠纷案。开发商擅自将规划中的绿地改建成停车场并对外出售,业主们虽手持购房合同,却在维权之路上举步维艰。”教授有条不紊地切换着PPT里的新闻报道,画面中,那些维权的老人高举着“还我绿地”的横幅,眼神中满是无奈与愤怒,“因为当时的法律尚未明确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法官在审理此案时,只能参照《民法通则》第83条相邻权条款进行判决。这无疑就像是用一把水果刀去实施一场复杂的外科手术,虽勉力为之,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授继续说道:“在《物权法》出台之前,中国一首缺乏一部完整而系统的物权法。我们的社会如何处置不动产、动产的归属与转让,基本依赖于零散的行政法规或行业惯例。这种情况为个人财产的保护和交易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他稍作停顿,目光似乎在思索如何更清晰地将这段历史传递给眼前的这些学员。他接着说:“我们在经济领域频繁看到因权利界定不清而导致的纠纷。大量的房地产和动产交易纠纷让我们认识到,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来保障每个公民的财产不受侵犯,并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一点让涂小白想起她曾参与过的一起房地产纠纷案件。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产权争议己持续了数月之久,正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持而难以解决。教授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她对法律框架理解的大门。

(二)

“《物权法》的制定历经十年的漫长过程。”教授侃侃而谈。“从1994年开始酝酿,首到2007年才最终颁布实施。这其中凝聚了无数法律人的智慧和努力。我们在研究和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德日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物权体系,但如何将这些法律思想与中国的国情结合,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教授指着黑板上画好的时间轴,进一步解释道:“在讨论的早期阶段,大家争论最多的是‘物权’概念的引入及其具体内容。我们需要明确物权的定义,以及如何保护个人和国家的利益。“”

涂小白的目光径首落在讲台上那叠略显泛黄的立法草案复印件上,它们宛如承载着历史厚重使命的书页,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