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光鲜的管事妈妈,后面又是两个打扮娇俏的小姑娘。本文搜:常看书 changks.com 免费阅读
那两个小姑娘拥着一个穿着浅紫色滚赤金线夹袄、杏黄色缎面八幅湘裙的女郎走进来。
那女郎举手投足间通身的华贵气派,可是看模样竟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
司籍录事已将手里的茶盖拨开,却忘了喝茶,一直眼睁睁地看着那少女走到他身边。
那少女朝着众人盈盈一礼,便施施然地坐在了中间的太师椅上,开口道:“各位叔伯久等了。既然人已到齐便开始吧。”
这是……徐家的姑娘?司籍录事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徐家什么时候养出了个这么贵气的姑娘?
大老爷甩下一沓契书在两座之间的几案上,压着火气道:“这些就是常氏陪嫁的契书了。”
徐复祯并不接,只是看了一眼身旁的许妈妈。
许妈妈立刻会意,拿起那沓契书便比对着手里的嫁妆册子清点起来。
大老爷气结:当着外人的面,她让人这样一张一张地清点契书,不是明摆着不信任他吗?
那司籍录事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打了一回转,眼神里便多了些耐人寻味。
徐家摊上这么个瘟神,真是丢脸丢大发了!
大老爷心里窝火。
不多时,许妈妈点明了那沓契书,恭谨地递到徐复祯面前,道:“小姐,数目都对上了。”
大老爷冷哼一声,忍不住阴阳怪气地对那司籍录事道:
“王录事,这位是我们二房的姑娘,打小在京城的侯府里长大的,看不上我们这些老家的叔伯,要把这些契书全都迁到自己名下。就劳烦你主持一下这个工作吧!”
按本朝律法,那些契书的所有者是常氏,徐家只有代管权。倘若要易主,须得由常家派人当着司籍录事的面迁名。
是以那契书现在还是常氏的名字,只是代管一栏填的是徐六爷的名字。而徐复祯作为常氏的独女,本人出面即可迁名。
那王录事将契书的户主之名都改成了徐复祯的名字,盖上了府印。可是对着那代管人一行却犯了难:徐复祯长居京城,又没有出嫁,按理说仍该有个代管人。
他想了想,还是问徐复祯道:“敢问徐姑娘,这代管人可仍是徐六爷?”
王录事是个人精,早看出来说了算的人是坐在正位的徐复祯,便直接越过了大老爷来征询她的意见。
他这一问却问到了关键点上。徐家的老爷们都竖起了耳朵,聚精会神地看着徐复祯。
要是处理得不好,徐家这么多人恐怕不会将契书安然地让渡到她手上。
徐复祯取过盖碗啜了一口茶,这才开口道:“方才王录事迁名之时我数了一数,抚州一地总共有田庄十二处,商铺四十二间,作坊十七间。我身在京城,自然管不到抚州这么多事务,届时还是有劳各位叔伯代为管理。”
她眼睛在各位老爷身上逡巡一番,复道:“我打算请两位叔伯帮忙分管这些产业。作为回报,我会将每年的利润分成三份,我得六成,分管的叔伯各得两成。”
徐家的老爷们闻言炸开了锅,纷纷议论道:
“从前这些利润可是全归徐家!”
“辛苦一年,才得两成利润,谁爱干谁干!”
“哼,我看啊,还不如保持原样,在大哥手里管着好了!”
……
徐复祯清咳一声,道:“那两成利润归个人所有,不充进徐家的。”
徐家的老爷们又是纷纷对视,嘴里虽还在抱怨,心里却飞速算起了账:
就算一间铺子一年利润三百两,四十几间铺子一年也有上万两的利润。加上田庄和作坊的收成,便是只分两成自己也能拿到三千两一年。
徐六爷管着这些铺子的时候,漏进其他几房的银子一年有三千两吗?可恨大房闷声发了十年的财!
九老爷率先道:“我同意,我来管!”
其他老爷连忙争先恐后地喊道:“我管,我管!”
徐复祯又道:“看来各位叔伯很认可我的方案。不过在确定是谁接管之前,我还要先提一嘴润州的分配。”
润州的铺子现在还是徐六爷管着的。
若论不便,无论是抚州还是京城管润州都很不方便,因此徐家也没有理由抓着润州的打理权不放。徐复祯打算到时候请常家派个管事收管润州的铺子,到时候她就能直接控制那些产业。
不过眼下还是需要稳住徐家人,不能直接把润州的产业从徐家手里剥离。
徐复祯道:“润州离抚州也不近,所以润州那些商铺就不劳叔伯们打理了,只请一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