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赵小侯这份报告递上去之后,上面的大佬们随即就召开了会议,请来了不少院士以及教授,对赵小侯这份报告进行讨论探讨。
之后也将赵小侯请了过去,面对众多大佬以及院士的询问进行讲解。
毕竟这个报告如果批复了的话,那么对于整个大夏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面的大佬也不敢随意做出评判,只能筹集多方意见,最终才能够得出结论。
当然,赵小侯也知道这个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推出的。
别的不说,光是太空电梯的数量都还不足以支撑太空食物的运输。
并且这个事情,应该也是以五年为一个阶段,慢慢来。
别的不说,就拿那些农村或者城市的老人来说,他们也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家乡,前往太空生活啊。
去太空的终归只会是年轻人。
上交了报告,再加上参加了几个探讨会议之后,赵小侯也将心思收了回来,全力攻关反重力技术和人工重力技术。
实际上,这两个技术原本就是一套原理,相辅相成的。
反重力技术是排斥物体所受到的引力,从而让物体远离产生引力的物体,而人工重力技术则是强化物体所受到的引力。
相对于人工重力技术来说,反重力技术要简单很多。
赵小侯从反重力飞车技术里拆解出来的反重力技术只用了2个月时间就推进到了部分应用的程度。
而人工重力技术就显得有点麻烦了。
赵小侯在推进到75%的时候,研究速度就骤然减缓。
但他却丝毫没有半点气馁,反倒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人工重力技术的研究上。
毕竟他有反重力技术的底子在,想要反推出人工重力技术的难度,绝对要比蓝星上其他科学家来研究人工重力技术低很多。
更何况,如果连赵小侯都研究不出人工重力技术的话,那么其他科学家也没有可能。
毕竟现在蓝星上的科技水平压根就不足以支撑人工重力技术的研究。
最终,之后,赵小侯花费了3个月时间,时间走到入秋的时候,方才将人工重力技术研究出来,并制造出了一个人工重力发生器的雏形。
这个人工重力发生器,乃是一个鸡蛋状的金属体。
上面连接着几根导线。
赵小侯将其启动之后,其所在区域半米范围内的重力随即就被增强了0.1倍左右。
虽然这个重力增强幅度很小,但有和无就是两回事了。
星际太空站可以开建了!
赵小侯此时心里一阵激动,随后就给1号智能ai下达了命令。
随后主体在1号太空电梯太空端的1号智能ai随即就开始调动一大批太空采集船,将堆积在太空里的物质运输到1,2,3号太空电梯太空端,将这些原料加工为一个个精致的零件和配件。
此时的2,3号太空电梯太空端,其内修建的智能工厂较之1号太空电梯太空端的智能工厂还要大上数倍。
当然,2,3号太空电梯太空端自从启动之后,也成为了预备宇航员培训的地点之一。
智能工厂也成为预备宇航员的实习地。
毕竟宇航员培训中心里出来的预备宇航员最终也不都是去开飞船的。
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并不适合开飞船,更适合在太空矿石提炼厂,太空农场以及星际太空站等等地方工作。
当然,赵小侯现在还需要将人工重力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
否则的话,就这么个人工重力金属蛋,是没办法让巨大的星际太空站产生人工重力的。
赵小侯至少要将人工重力技术推进到足以覆盖大半个星际太空站的程度才行。
当然,这个人工重力金属蛋如果只是简单的放大结构,也不是不可以。
但那样的话,人工重力金属蛋的体积会很大,将会占据星际太空站体积的3分之一以上。
这样的话,实现人工重力的成本,全程的能量消耗都会变得奇大无比。
并且后期的维护保养,还是空间的利用率等等,都会变得效率低下。
因而赵小侯就必须在星际太空站建造好之前,就将人工重力技术推进到一个高点,让制造出来的人工重力金属蛋体积尽可能的缩小。
此时太空l1点附近,显得繁忙无比。
大量太空采集船将打造好的各种零件,配件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