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之苦笑,确实是这个道理,各大世家敢跟着自己下注,但司马家不敢,司马奕和司马昱都是软弱可欺之辈。
谢安突然道:“还有一个办法,不让出司州,但在中枢让个位置给桓家。”
王彪之以为不行,“当初桓元子连录尚书事都推掉了,区区一个中枢的位置如何能和司州相提并论。”
录尚书事总领朝廷政务,是三国两晋时期的权臣标配,前几年朝廷授予桓温扬州刺史的时候,这个职务也一并给了,不过桓温上表推辞了。
谢安解释道:“此一时彼一时,那会大司马觉得北伐胜利在望,所以不想回京领此职,如今情况不一样了,我们可以选一个他信任的桓家人进入中枢。”
他说得有些隐晦,其实就是想说桓温如果想篡位,朝中肯定需要有自己人推动,那就给他一个位置。
几人都明白了,纷纷点头。
王凝之有补充意见,“不如拖上几日,若我所料不差,北方即将有军报传回,到时带去姑孰,更有说服力。”
谢安看了眼王凝之,说道:“这个时候还是不要画蛇添足了,惹得大司马不悦,反而对我们不利。”
王凝之想了想,表示认同,“是我托大了,军报的事等到了再说,不过我还有一个想法。”
众人再次一起看向他。
“若要挑一人进入中枢,我提议郗超。”王凝之说道:“他比桓家人更合适。”
王述笑了笑,艰难地站起来,“后生可畏,看来没什么好担心的。”
说完他便首接离开了。
儿子王坦之和郗超同在桓温帐下数年,王述自然知道郗超在桓温阵营中的地位,王凝之这个提议,不可谓不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