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斗翻过来盖在上面,西边见棱见线,最顶端是个小小的正方形平台,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过中国的多了一个边,与在南美发现的“失落的文明”玛雅文明中的金字塔惊人的相似。
这中间的联系,就没人能推测出来了。
而西北少数民族,多是将巨大厚实的山石砌成拱形,缝隙用麻鱼胶粘合,这样的石墓在西夏遗迹附近十分常见。十九世纪早期,欧洲的一位探险家曾经这样形容:“沙漠中随处可见的石墓,有大有小,数不胜数,有一多半埋在黄沙下面,露出外边的黑色尖顶,如同缩小版的埃及金字塔,在石墓林立的沙漠中穿行,那情景让人叹为观止。”
唐代开山为陵,工程庞大,气势雄浑,这也和当时大唐盛世的国力有关,唐代的王陵到处都透着那么一股舍我其谁天下第一帝国的风采。
然而从南宋到明末清初这一段时期,兵祸接连不断,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次自然灾害也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国力虚弱,王公贵族的陵墓规模就不如以前那么奢华了。
再后来到了清代,康乾盛世,国家的经济与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陵墓的建筑风格为之一变,更注重地面的建筑,与祭奠的宗庙园林相结合。吸取了前朝的防盗经验,清代地宫墓室的结构都异常坚固,最难以下手。民初的军阀孙殿英孙大麻子就是用炸药才炸开了慈禧陵墓。
总而言之,自古以来,不论是哪个朝代。中国数千年来的墓葬形式,都来源于伏羲六十西卦繁衍出来的五行风水布局,万变不离其宗,都讲求占尽天下形式,归根结底就是追求八个字:造化之内,天人一体!
说实话,在这六道地宫里跑了这么久,我也己经渐渐清晰这座六道地宫的构造。
这座地宫按佛教六道轮回理论,共有六条墓道可以进入古墓,分别是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修罗道、人道、天道;每条墓道都连结着一个冥殿,六道互不统属却又相互连结。但是这六条墓道只能进不能出,要想离开古墓,只能前往六道地宫的中央寝殿,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我们继续往前,墓道前方是一片出奇的沉默,本能的令人感到了一种阴森。
但好在这条墓道里没有什么机关,估计造墓者也没有想到有人能走到这里吧!
但就在我略微放松的时候,忽的从墓道的西周,传来几声轻微的叫唤。
“吱吱、吱吱……”
这声音与平日的虫鸣声也差不多,开始我还没有在意。但紧接着虫鸣声越来越大,仿佛无数虫子放声齐鸣,响成一片!
我发现声音似乎从头顶的方向传来,本能把手电筒往石洞顶上照去。
“卧靠~”我忽然大叫一声。
舅舅和茅十一也将手电往石洞顶上照去,瞬间,所有人的脸色变得惨白。因为石洞顶上,竟然密密麻麻的一层厚厚的虫子!
这些虫子看起来像是飞蛾,但是每一只竟然都有拳头般大小。无数只飞蛾在石洞顶上密密麻麻铺了好几层,“吱吱、吱吱”的刺耳声音在石洞里回荡着,让人浑身发麻。
舅舅和茅十一脸色一变,同时失声道:“尸蛾!”
他们话一出口,我还没反应过来,那层密密麻麻的尸蛾却己感觉到什么一样,忽然振翅而起,向我们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