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你这不是抢钱吗?
“我要种!我家的菜长得最好!”
“算我一个!我天天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我家地离得近,正好方便照看!”
林巧云看着眼前这热闹的场面,心里暗暗盘算。她让巧巧和秦春珠帮忙筛选,毕竟在村里住了这么久,谁勤快谁懒散,大家心里都有数。那些平日里爱偷懒的,自然就被婉拒了。
她从抽屉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青松作业本,撕下几张纸来写承诺书。
纸张在油灯下泛着淡淡的黄光,她的笔尖在上面快速移动。
“霞嫂,东头那块二分二的地离你家近,就你来种吧。”她抬头看向人群中一个面容和善的中年妇女,“您平时种菜最有经验。”
霞嫂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像是绽放的花朵:“好好好,我一定好好干!”
“苗爷爷,山脚下那三分地,您带着巧乐一起种如何?”她又转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那块地平整,适合您。”
苗爷爷抱着小孙子,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好啊好啊,让巧乐也学着干活。”
一块块地就这样分了出去,只留下老院别院通往柳溪坡的那块二分地。
林巧云看着社员们争先恐后地按手印,心中五味杂陈。这些淳朴的乡亲,或许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她知道,改革的春风已经悄然吹进了小竹坑村。
夜深了,院子里的人群渐渐散去,只留下几声犬吠在夜色中回荡。林巧云坐在堂屋里,借着油灯的光芒整理今天写下的承诺书。每一张纸上都承载着一份希望,一个家庭的期待。
第二天一早,村里就热闹起来。不少人不再去农业社挣工票,而是开始收拾自己承包的地。清晨的阳光下,锄头翻动的声音此起彼伏,泥土的芬芳在空气中弥漫。
林巧云站在自家地头,看着远处忙碌的身影。这片土地,这些人,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她的目光扫过远处的山峦,又落在脚下的泥土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村里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以前冷清的田间地头,现在处处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有人在翻地,有人在播种,还有人在搭建简易的菜棚。
就连那些平日里爱串门闲聊的婶子们,现在也都忙着照看自己的菜地。
林巧云每天都要在各个地块之间来回走动,看看大家种植的情况,解答一些问题。有时候遇到技术难题,她就去请教村里有经验的老人,然后再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其他人。
渐渐地,村里的气氛也变了。以前大家见面总是抱怨这个那个,现在却经常交流种菜的心得。就连村口的大树下,也从闲聊的地方变成了技术交流的场所。
夏日的午后,蝉鸣阵阵,院子里飘着淡淡的槐花香。
巧巧站在屋檐下,看着大哥赵大力和那几家人争执不休。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心里暗暗着急,生怕大哥一时心软,把价格降下来。
“六毛一只?赵大力,你这不是抢钱吗?”张阿叔涨红着脸,手指不停地戳着空气,“咱们都是一个生产组的,你这样做事也太不厚道了!”
“就是就是!”旁边几个人也跟着附和,“五毛,五毛就差不多了。”
巧巧撇撇嘴,这些人平日里对大哥爱答不理,如今看到养鸭子赚钱了,一个个倒是找上门来了。她记得去年秋天,大哥去借种植工具的时候,这些人可没一个肯帮忙的。
赵大力倒是一脸平静,他慢悠悠地卷了一支烟,点燃后深吸一口:“嫌贵就别买,我这鸭苗又不愁卖。现在各个生产队都在搞承包制,要的人多着呢。”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钱嫂子插嘴道,声音拉得老长,“当初你爹不在的时候,还不是我们帮衬着你们家?这么快就忘了?”
巧巧在一旁听得直翻白眼。帮衬?她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他们家揭不开锅,可没见这些人送过一粒米来。
“阿力啊。”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子叹气道,“你小时候还在我怀里玩过呢,怎么现在说话这么硬气?”
赵大力吐出一口烟圈,目光平静:“王爷爷,生意就是生意。六毛一只,一百只以内。要是想多买,那就得加价。”
“什么?”几个人惊得跳起来,“要得越多越贵?你这不是存心刁难吗?”
巧巧看着大哥胸有成竹的样子,心里暗暗点头。这主意是她娘想出来的,就是要让这些人吃点苦头。她还记得娘说过,做生意要懂得审时度势,现在正是他们家翻身的好机会。
“每多一百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