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哥,又是一批新鲜的鱼,”王木根兴奋地说,“今天可是大丰收啊!”
孙青山走近一看,果然,筐里满是活蹦乱跳的鱼。^y/u`e¨d+u.d^i?.~c-o~m?他伸手抓起一条,感受着鱼儿在掌心的挣扎,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好啊,辛苦你们了,”孙青山拍了拍王木根的肩膀,“把鱼都放到鱼塘里去吧。对了,明天再收一天,然后就暂时停止收鱼。”
王木根有些疑惑,“为啥啊,青山哥?现在鱼正多呢。”
孙青山解释道:“冬天快到了,新建的鱼塘不宜养太多鱼。再说了,有了这些鱼,让它们自行繁衍,以后想吃鱼随时都能捞。再过几年,每年都能出手一批赚外快。”
王木根恍然大悟,“青山哥就是有远见啊!那我明天再多抓些,争取凑个整数。”
送走了王木根他们,孙青山回到了屋里。一进门,就看到戴春燕正坐在炕上做针线活。
“青山哥!”戴春燕抬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孙青山走过去,轻轻握住她的手,“又在缝衣服呢?”
戴春燕点点头,“嗯,再有几天,娃儿马上就要降生了。^r-a+n+w-e¨n!z!w′w′.`c_o`m¨这些日子小东西可欢实了,好像也有些迫不及待呢。”
孙青山看着妻子隆起的肚子,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他轻轻抚摸着戴春燕的肚子,感受着里面新生命的律动。
“你做的衣服,这衣裳够娃穿到大吧?”孙青山打趣道。
戴春燕摇头笑道:“哪有那么多,我太笨了,做得很慢,这么长时间才做了几件。”
“你可一点都不笨,”孙青山搂住妻子的肩膀,“不然怎会遇到像我这般优秀的男子?”
戴春燕依偎在丈夫怀里,柔声说:“我这辈子做得最聪明的事,就是嫁给你。”
两人正说着悄悄话,忽听孙招娣在外面呼唤。孙青山出门一看,原来是有人来看病。
他来到卫生室,打开门迎进来人。一位面容憔悴的老汉走了进来,不住地咳嗽着。
“老叔是柳树村的吧?”孙青山笑着问道。
“是啊,”老汉点头笑道,“当年跟你老爹一块儿上山打过野味。”
“我就说看着老叔面熟,”孙青山恍然大悟,“老叔,哪里不舒服?”
“咳嗽,”老汉说着又咳了几声,“这病已经困扰多年,天一冷就犯。′E~Z/小-税_徃* _芜′错\内.容!”
孙青山仔细为老汉诊脉,同时观察他的面相。“老叔,您这是慢性哮喘,还是寒哮,天冷或受寒就会发作。”
“可不是嘛,”大爷话未说完便猛烈地咳起来,咳出一团浓痰,“你老子当年也如此讲过。帮我配几服药方吧。”
孙青山看着地上的痰,心里直犯恶心,但面上不动声色。他开了药方,叮嘱道:“我给您开三副药,三天后再来复诊,我再调整药方。这病至少要连续服药一个月才行。”
“啊?要吃这么久?”老汉惊讶道,“你们孙家祖传的药方都特效,我服用三剂便能痊愈。”
孙青山皱眉道:“老叔,这是慢性病,我爹以前应该也这么跟您说过吧?我猜您是不是每次喝完三副药就不来了?年年如此?”
老汉讪讪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孙青山叹了口气,耐心解释道:“老叔,慢性病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治好的。您这样断断续续地吃药,病情只会越来越重。这次您一定要坚持吃完全程,不然以后会更难受的。”
老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行吧,我听你的。”
孙青山站在卫生室门口,目送着那位来自柳树村的老汉远去的背影。他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心中五味杂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年都是如此。老汉因为哮喘来看病,吃几副药就觉得好了,然后就不再服用。到了第二年,病情复发,又来求医。如此反复,看似省了钱,实则病情越发严重。
孙青山摇了摇头,转身回到屋内。他拿起笤帚,开始清理老汉留下的痰迹。“这老汉,也太不讲究了。”他一边清扫一边嘀咕着。铲了些草木灰,盖在痰迹上,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做完这些,孙青山关上卫生室的门,朝家里走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乡间的小路上,为这个平凡的傍晚增添了几分温暖。孙青山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老汉的情况。他知道,像这样的病人在农村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