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雪坐上回沪上的火车没几天,胡为民也收到了何成伟的催稿电报。
对于《黄飞鸿》的爆火,他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因为早在七十年代末,武侠小说,尤其是港台作家的武侠小说便已经在民间流传开来。至于谁是第一个正式进入国内市场的武侠小说,其实是有公论的。不是金庸小说,而是梁羽生的小说。历史上,明年也就是1981年,《南风》杂志连载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这是港台武侠小说第一次公开在内地亮相,同年,《武林》杂志短暂连载过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被叫停了。金庸小说在整个80年代都属于盗版文学,没有出版社搞这个。直到90年代初,金庸授权给三联书店,才出了一套正版的小说全集。表面上是版权问题,实际上是立场问题。金庸是知名右派,在《明报》写了不少反动文章,之所以90年代初解禁,是因为他辞掉了明报社长一职。那梁羽生为什么行呢?梁羽生是左派,与大陆关系一直很好……梁羽生和金庸最早都在香港《大公报》任职,两人共用一张办公桌。现如今,改开之后第一部公开亮相的武侠小说不会是金梁任何一人,而是他胡为民……哦不,是胡一刀。说起来,他写武侠小说用笔名而不是真名,也是有苦衷的。这个年代,武侠小说仍被官方归类为“封建糟粕”,他要是用胡为民的大名写武侠小说,恐怕会舆论哗然。他还要加入作协,还想拿奖,自然不想那么快和主流决裂。因此,批上“胡一刀”的马甲,也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至于会不会掉马,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他现在不公开承认,官方也会当做不知道,他还是那个深受官方喜爱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以后他加入作协,拿奖也不会有障碍。等再过一些年,舆论宽松,他坦白马甲也不会有麻烦。现在,他唯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拿这部作品影响北影厂的决策。事关龚雪能否加入北影厂,留在燕京,他不得不慎重。对此,他的把握还是挺足的。如果没记错的话,《少林寺》已经开拍了。这部武侠或者说是功夫电影的影响力有多强,无需多言。《少林寺》是官方支持拍摄的电影,电影厂好处拿了一大堆,他就不信北影厂一点都不羡慕。只要他们有想法,就不会对《黄飞鸿》无动于衷。论故事性《黄飞鸿》强于《少林寺》,论爱国情怀,《黄飞鸿》也比《少林寺》强,只要北影厂的决策者眼睛不瞎,不难发现这部作品拍成电影的优势。至于何成伟的催稿,他当做没看见。开玩笑,他现在超级忙得好不好。每天要看史籍,还要忙《芳华》的收尾,之后还要写《大秦帝国》,哪里还有时间写《黄飞鸿》第二部。再者,《黄飞鸿》第一部足足五万多字,足够《故事会》连载一年了。他摩挲着下巴,想着自己该找谁聊一聊《黄飞鸿》的改编问题。……实际上,不用胡为民提醒,北影厂已经有人注意到《黄飞鸿》的改编价值。那个人就是江怀岩……江怀岩最近总爱往厂里的图书室跑。这天午休,他又捧着最新一期《故事会》看得入神,连茶缸里的高沫凉了都没察觉。“老江,看什么呢,这么入迷?”汪厂长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江怀岩猛地合上杂志,封面\"故事会\"三个字正好对着汪厂长:“您瞧瞧这本杂志!里面正在连载一部叫《黄飞鸿》的小说,上周厂里年轻人都在讨论,我一看——好家伙!就这开头,不比《少林寺》的剧本带劲?”《少林寺》在国内拍摄,剧本内容差不多在行内已经传开了。以江怀岩在北影厂的地位,知道也不稀奇。汪厂长接过杂志,随手翻到折角的那页。几千字阅读起来要不了多少时间,很快,他的眉毛渐渐扬了起来:“这描写...确实有画面感。”“岂止啊!”江怀岩激动地拍大腿,“我托人打听了,《故事会》因为这小说销量翻了好几倍!广州那边连卖凉茶的都在讲‘宝芝林’的故事!”“《故事会》的受众很多?”“嗯,这份杂志越办越好,据说上一期销量接近百万。”“百万册?”汪厂长有被惊到,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这一期有《黄飞鸿》这部大热作品,销量肯定还能提升不少。”“老江,你是什么想法,说说吧。”“厂长,您也看了这部小说,觉得怎么样?”汪厂长沉吟片刻说道:“我觉得这部作品将武侠与历史反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