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纨?本\鰰/戦! `醉?芯-璋?踕-更,新_快′
叶煊来到乾清宫后,发现朱元璋如往常那般,正在处理着诸多事务,太子朱标也在旁认真的伏案书写着什么,两人见叶煊来了,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
这更让叶煊感到意外了,因为往往朱元璋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喜欢把人晾在一边,以显示皇帝的‘尊贵’,可现在因为自己的到来,直接把手头的工作都放下了?
肯定不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是因为‘喊自己前来’,这件事情很重要。
“叶煊,你看看这份名单。”
朱元璋把桌案前的一份文书递给叶煊,叶煊立刻查看起来,随着他不断的阅览,脸色微变。
这份名单,是武举通过考生的名单。
大约二十多天前,叶煊第一次参加朝会的时候,提出了武举之事,也是那一日提出的迁都。
由于武举对于大明朝很重要,并且明朝也没有尝试过,朱元璋虽然答应了举行武举,但并未选择全国范围内进行武举。
所选择的地方,仅仅局限于京城以及周边的城县。
因此武举很快就开始举行了,小范围的尝试,目前乡试阶段已经结束了。
这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此次武举乡试环节中,通过的考生名单。
这是第一次进行武举,文举中有一类特殊的考生,为国子监的学生,他们是不用进行乡试的,而武举并没有类似国子监学生这类特殊的群体,因此此次武举若是想参加的话,都必须走乡试这条路线。
叶煊手中的这份名单,是此次小型武举中,通过乡试的考生名单。
乡试、会试、殿试,武举的考试流程和文举的相同。
这份名单上,通过乡试的考生名字,叶煊看起来很陌生,可名单上却标注了所有考生名字的出身背景。
“范御,十七岁,户部尚书范敏之孙。”
“滕掾,十五岁,礼部尚书滕毅堂侄。”
“徐有生,十九岁,礼部侍郎徐恢族内子弟。”
“沈虎,十五岁,军器局副使沈皓生家族子弟。”
“戴濂,十六岁,太医院院使戴思恭族孙。”
“蒋钦,十七岁,锦衣卫北镇抚使蒋瓛族内子弟。”
“.........”
看着这名单上,通过武举乡试考生们的名字,以及他们背后自己熟悉的一个个朝廷官吏,叶煊心中震动。
他随即数了数。
这次通过武举的,总共四百人左右。
其中至少有接近一百五十名考生,他们的族人中或多或少和自己有些关系。
看起来,一百五十人显得很夸张,毕竟他目前真正认识的官员可能还不到二十多个,但因为他执掌了诸多部门,这些部门中可是有着不少官员的。
这群官员家族的子弟参加武举,全部通过了。
“陛下,可有未曾通过武举乡试考生的名单?”
叶煊不禁问道。
朱元璋随即又递给了叶煊一道文书,很明显老朱早已经准备好了,叶煊随即翻阅这封文书,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封文书,同样也记载了考生们背后的家族和官员,但这些武举未曾通过的考生,背后的家族官员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堪称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其中有的是刑部的,有的是大理寺卿的,有的是鸿胪寺的,还有通政司的,这些部门都是他未曾涉及过的。
先后看完这两份考生名单后,叶煊终于清楚,为何朱元璋把自己喊过来了,这件事情,确实不得了。
“是他们,想害我。”
叶煊看向朱元璋道,闻言朱元璋颔首,并未多说什么。
此时,叶煊已经彻底的清楚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武举是刚刚提出来的,其中很多考试流程,还是由大量文官负责的,少有武将参与到其中,若是说这其中有文官给某些人走个后门,那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然后,确实是有文官给某些考生走后门了。
而且还不止给一个两个走后门了,是一大群。
一百五十多名考生!
这群考生背后的官员,或多或少和他叶煊都有着关系,他们全部通过了武举,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明面上看来,这群人能通过是有着他叶煊的原因,甚至就是他动用自身的能量,使得这群人通过考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