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明朝建国以来,这可能是最大的盛典了。_三¢叶^屋_ +已,发~布,嶵′芯!漳¨截?
整个明道书院,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入眼望去尽皆身披文袍,除了文人就是儒生。
好在,这宋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明道书院,占地极其辽阔,再多的人也能容纳的下。
叶煊对于到底来了多少人,并没有概念,不过他手底下的一个小郎中却言道:“至少也有十几万人啊。”
叶煊倒是有些好奇,这家伙怎么算出来了,一番询问才知晓,原来这个小郎中曾经也是跟随朱元璋走南闯北的,不过在大明朝建国的过程中,并没有立下多少功劳,甚至曾经还犯下过错。
有一次运粮的时候,晚了几个时辰,就因为这事差点被顶头上司给斩了。
兜兜转转,这家伙目前也只能担任一个从五品的小郎中。
对方是上过战场的,见过浩浩荡荡十几万大军是何等景象,如此估算明道书院此时的人数大约有着十几万,倒是也差不多。
辩儒大会,主持的人是鸿胪寺卿,这就是民间举办和官方举办的区别了,若是民间举办的话,可能就是某个大儒负责主持了,但此次辩儒是朱元璋下令的,自然要由朝廷的人主持。
以往并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大会,所以最终由每日负责主持朝会的鸿胪寺卿负责主持,倒也合适。
鸿胪寺卿,朝廷正四品官员,现如今大明朝的鸿胪寺卿名叫曾鲁,这是元朝的降官,据说其在元朝就担任类似的官职了,投降大明朝后,朱元璋也没有杀他,而是让他担任鸿胪寺卿。
不出于某些政治目的的话,朱元璋不是很喜欢屠戮官员的。
“诸臣肃立!百官噤声!”
辩儒大会,是第一次出现,也并未被列入到洪武朝的重大盛典或者宴会上,因此没有什么弯弯绕子,也没有什么各种仪式等等,众人都已经到齐了,于是鸿胪寺卿曾鲁的声音,随之就响起。
他虽然年岁已经很大了,满头白发,可声音却异常洪亮!
“今日奉天子圣谕,于明道书院内设辩儒大会,以定我大明万世之学统!”
“圣天子有言:”
“朕以布衣定天下,所赖者,圣贤之道;所重者,经世之学。今四海初定,当立正学以正人心,明纲常以固社稷。诸儒当辩其真伪,择其可用者,为我大明亿兆生民立极!”
“今辩题既定:”
“程朱理学,是否当为大明官学?若有可替者,何学可代之?“
“辩规森严,诸生谨记:”
“引经据典,不可妄言,凡论必据古籍文典,不可杂以异端邪说。”
“崇实黜虚,不可空谈,凡言必关国计民生,不可徒论心性玄理。”
“尊君卫道,不可僭越,凡议必合圣意,不可妄议祖宗成法。”
“胜者,学说定为大明国策,赐翰林侍讲,入经筵为天子讲学;”
”败者,学说至此禁消,黜归乡里,永不得预科举!”
“鸿胪寺卿宣礼毕,诸儒可辩!”
随着曾鲁的话音落下,诸多文人儒士不禁摩擦着手掌,跃跃欲试。
值此盛会,若不参加,岂不是枉活一生?
同时,他们也知道,今日的辩儒,他们程朱理学一方是必胜的。
因为很少有人知晓,这程朱理学能成为当今大明朝的主流儒家思想,就是当初陛下钦定的!
是的。
当今陛下支持程朱理学。
昔日科举首次在大明朝举办前夕,陛下就钦定程朱理学为科举标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很多聪明人都知晓,陛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程朱理学太适合巩固皇权了。
他们犹记得当时,也有很多学说反对程朱理学。
有荀学,其隆礼重法,契合陛下‘外儒内法’的统治术。
有陆氏心学,其发明本心,但被斥为‘禅学’,部分务实派推崇。
有事功学派,为陈亮、叶适遗风,主张’义利双行’,反对空谈。
诸多学说,各种思想,条条大路!
然而最终呢?
唯独程朱理学胜利了,延续下来。
反观那些‘异端学说’最终皆化为齑粉,从此几乎在大明朝烟消云散,就算存在也只是大猫小狗两三只,惹人发笑罢了。
那叶煊,自从踏入仕途以来势如破竹,死在他手中的官员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