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土方子最快
这孩子。
赵从雪笑了,果然庄稼人的孩子也是庄稼人的想法。
若不是活过一次,赵从雪也是这么想。
现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比什么都踏实。
哪怕是读了书的孩子大多都不知道,这个时期的南方早就飞速发展搞经济了,高楼大厦百货大楼,人家大城市附近的农村人,都已经奔小康了,家家户户有电话有抽水马桶,还有了小汽车。
不像他们,整个村子只有村委会有电话,连县城的街道都是土路,跟乡下没什么区别。
最早做生意的那些人,只是因为家里的地太少了,种的不够吃,才会选择做点小本生意。
基本上做大生意的都是外地人。
他们太落后了,跟发达地区相比,简直是两个世纪的人。
往后的几十年依旧是如此,差距越来越大,县城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人,大街上空荡荡的。
但去大城市的年轻人也不幸福,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
临死前,她的孙子孙女们都在外地打拼,过年都不敢回来,说是小地方的消费水平比大城市还要高。
所以,哪怕是没怎么读书,赵从雪也知道,最好的时代,就是接下来的一二十年。
据说站在风口上的猪都能飞起来。
所以,赵从雪打算做站在风口上的那头猪。
她要将种子撒到城里,将根继续扎在乡里。
老人家都不喜欢大城市,尤其是不喜欢汽车尾气。
她做这些,只是想自己赚了钱,自己能在庄子上通自来水的时候,建个能洗澡还有抽水马桶的厕所。
一定要做好防冻的那种。
嘿嘿,一想到自己能够老早的拥有干净的现代化厕所,她就觉得浑身充满干劲儿。
人,无论任何时候,想要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想着靠别人。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
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上辈子她不懂。
晚上。
老四放养回来,说老大忙着挖土,还让他别捣乱,大姐的事他不会插手,还劝老四不要插手。
老四别别扭扭的站在灶台边,看着赵从雪擀面时,不忘抱怨两句,“我姐都被人打了,他还让我不要插手,那什么时候插手合适?”
这话没错,赵从雪心想,这个时候的老四终归年轻。
年轻人想事情,往往最简单最直接。
“咱不管他,既然他不愿意去,待会儿咱们一起商量一下,看明天如何应对。”赵从雪递给他一颗煮鸡蛋,“拿去吃吧,你们三个都有。”
“那你跟我爸……”老四将鸡蛋塞到嘴里,“还是多养些母鸡为好。”
哈哈,这孩子,倒是不装假。
作为母亲,她其实希望孩子自私一点,至少将来他们的日子不会太难过。
哪怕遇到坎坎坷坷,最终都会渡过去。
哪怕,他们自私到不顾自己的父母。
对于一个重生的母亲,面对自己的孩子,本身就不会绝对的爽文。
因为,她是个有血有肉的,母亲。
对于上辈子,在赵从雪心中留下的,不仅仅是遗憾悔恨,还有很多很多。
她知道,新时代的迅速崛起,让一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孩子。
有了电视跟手机之后,她也知道,跟自己一样的父母不在少数。
那么多高知识分子留居海外,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远在异国他乡,跟家里断绝往来的不在少数。
呵呵,可能幸福这东西是比较出来的,痛苦也是。
知道自己不是最惨的那个,赵从雪心里好受多了。
哈哈。
哈!
所以,去他妈的奉献型父母,她不仅要给自己留下棺材本,还要自己去风口上飞!
跟上辈子相比,她在老大这儿省下的钱,能够在县里买半个小院你敢信?
若不是太远了,她都想去京市,海市这些地方买院子。
这样想着,去兰城的城关区买破院子的心思,达到了高潮。
晚饭是搅团,据说每个地方的搅团不一样,有些地方的搅团是苞谷面做的,但荞面莜面跟豆面混合做的更好吃,杂粮的清香更浓郁。
婷婷不哭了,还帮着赵从雪忙这忙那,就是看着好瘦。
就高家那样的婆家,坐完月子能给她补身子,那除非是是母猪能上树,老狗他会说话了。
在饭桌上,他们将赵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