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是谁编排的
好女旺三代,一个家庭是男人跟女人,丈夫跟妻子组成的。/k·s′j?x-s!w·.^c!o/m?
孩子是由女人带大的,言传身教比学校里的知识更深刻更牢固的印入骨髓。
过些年有个词叫什么,原生家庭。
好像忽然之间,年轻一辈过得不幸,在繁华的大城市跟人家竞争不过,就是他们这些老一辈的错。
那些读过书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都不愿意跟他们这些老古董说话,三两句就露出不耐烦的神情,甚至是嘲笑的神情。
但平心而论,那是他们的错吗?
他们也想跟自己的父母抱怨原生家庭,为什么不眼光好一点,把家安在宽敞的大路边,安在城市边缘,修路建广场的时候还能得一笔拆迁费。
但他们跟谁抱怨去,他们之中好多人的父母都入土了。
更何况,他们没脸抱怨。
赵从雪虽然一直怨着自己的父母,为了弟弟将他们这些女儿当牛羊一样,给钱就嫁出去,之后不管不问。
但他们的父母挨过饿,差点连命都没了,自己家的女儿能换钱能换粮食,同时还能去有钱人家吃口饱饭,为何非要全家人一起饿死才好?
生死事小,失节事大。^@6?1__看D′书?>3网& ^无??错$¨内?|容¨:o
但真正到了生死关头,还不是为了一口吃的打得头破血流。
自己被父母托举,站在庄稼人的肩膀上,鲤鱼跃龙门,有了见识广阔天地的机会,却反过头来骂娘。
她不觉得那些孩子是值得疼爱的。
他们的是唠叨了些,是不懂啥都要问,啰嗦又不讲卫生,但谁来教教他们啊?
如果她自己能住到干净敞亮的高楼大厦,她会舍得穿上带土的布鞋,去里面吐痰吗?
他们也没想着靠孩子,攒下钱想盖个体面一点的新房子养老,但是城里的孩子说,房贷供不上了,失业了,他们只好拿出积蓄,将自己的计划搁到一旁。
他们拼死累活,养牛种地,腿疼得一瘸一瘸的去地里,却总说他们闲不下来,非要去地里种点什么菜安心。
那孩子们怎么不说,光鲜亮丽地回到家,一年只养一头猪,一头猪吃一年,偶尔两顿没有肉菜,就说小气舍不得。
明明养的母鸡都杀了,只是没舍得杀羊而已,羊肉不会炖,孙子们也不爱吃,不如换成钱买别的肉吃,却嫌你守财奴。
但一只羊能买一千块,杀了却说没几块瘦肉,将肥肉都丢给狗吃……
原生家庭四个字,寒了多少原生家庭父母的心。\b!i·q¢i¨z*w¨w?.*c^o!m¨
那追根溯源,赵从雪要恨明皇帝为何没有守住江山,让清军入关……让他们的父亲一辈****,饥荒遍地还说他们一亩地能产一千斤粮食。
老太后该死,老太后让后代落后了几百年!
但那有用吗?
她上辈子也想过,任中易或许是对的。
孩子妻子都是他的冤家,或许早死早超生,将来成为年轻一代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至少未来的日子,但凡孩子出生都饿不死,哭了有人着急,心情不好了发脾气了还有人上网查一查是什么原因。
不像他们小时候,爱哭肯定是脾气大,晾一晾不用管就好了。
不爱干活使唤不动,那肯定是吃太饱了,丢到院子外面,饿几顿肯定很勤快。
“喂喂喂,失魂了啊,问你话呢,你下次啥时候来城里,咱们俩一起烫头去?”
赵丽推了推她的胳膊,“只要你陪我烫,我就舍得花钱,反正今年有杏子,我多捏些杏核,烫头的钱肯定有了。”
“好啊,我下次上城可能一半个月内,走之前我跟你说一声。”赵从雪靠在椅子上,“我眯会儿,好困。”
“困啥困,晚上睡去,我还有两件事情跟你说,保证你睡不着。”赵丽压低声音,“你知道不,咱们队上(同村)年纪大的老婆子,也会偷人呢。”
“啊?”赵从雪吃惊不已,“你说的是谁?”
“就是山对面的吴家,老婆子管家,老汉蔫不楞登,管不住老婆子,老婆子跟庄子上的何家老汉,经常在吃过饭,大家还没有睡觉,喂牲口的时候,跑去吴家的院子附近,俩人在沟边的草窑里那啥,还被儿媳妇给撞见了。”
“……”这个故事怎么听着这么耳熟?
赵丽绘声绘色,表情丰富。
“那吴家老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