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156章 千日防贼

第156章 千日防贼

“老夫离开三边十几年,很多将官都不认识了!现在老夫开始点名。-g/g~d\b?o,o?k¨.!c!o*m\”

点过名后,杨一清令将官退下,看了看坐在旁边的延绥巡抚张缙,张缙是年后从宣府巡抚任上调过来的,并没有比杨一清早来多少。

“大中丞,为何急着催老夫上任,鞑子真的会入寇么?”

张缙恭敬地一拱手道:“好叫老相公得知,去年秋冬干旱,草势本来就生长不好,官军趁旱情出塞烧荒,深入数百里,鞑子部落难受得很。

近两个月来,常有鞑子部落铤而走险靠近边墙,于荒堡歇息,向官军乞求以牛羊换粮食。我方边民、官军由此猎获不少鞑子首级。于俘虏口中得知,吉囊似有南下牧马之意。”

鞑子要吃粮食,同样有春荒问题,杨一清皱着眉想了一会道:“鞑虏往往趁草长马肥之际寇边,现在也是逼急了。能确定他们的人数和进攻方向吗?”

张缙拿着鞭子指着地图道:“目前还不能确定。站在鞑子的立场看,如果吉囊能拉出十万以上人马,那最有可能往延绥西部、或宁夏镇,也有可能穿过甘肃去海西打劫西虏。”

杨一清盯着边墙外的河套地区看了很久,叹口气道:“失去河套已久,不知何日可以复套!”

张缙默默无语。黄河自宁夏到山西,走了一个“几”字型,大明管这种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圈的河道,或者这种河道围着的地方叫作“套”,因此大家把被黄河包围的南至陕西榆林堡,西至银夏镇,东至偏头关的这一大块地区称为河套。

河套地区沿黄河分布的是盆地性质的平原,分别被贺兰山、狼山、阴山挡住了北方的风沙,适宜耕桑。但是河套地区中间是鄂尔多斯高原,西北干冷季风影响较强,气候寒冷干燥,植被多以荒漠、半荒漠草原为主。

由于黄河冬天封冻,易于游牧部落来往,河套地区自有史以来就是中原农耕与草原游牧反复争夺的地区。天禧晓说蛧 免沸跃独

皇明太宗在河套地区设置了东胜卫,但由于鄂尔多斯高原的存在,东胜卫孤悬空虚无人的塞外,粮草不济,开发、驻守成本极高。

太宗想的是直捣漠北,彻底消灭鞑子的军事能力,则河套问题自然可以解决,因此他内迁了东胜卫而五伐漠北,暂时解决了河套问题。

鞑子政权被打成碎片不复存在,但是碎片化后,个个部落自有其生存之道。自成化五年开始,鞑子部落纷纷进入水草丰美,又有盐池的河套地区。刚开始他们是趁黄河封冻南下过冬,春末冰解前返回草原,到后来越来越多的部落来到河套。

鞑子部落一方面为了争夺河套大打出手,一方面又以河套为基地南下劫掠,被大明称之为套虏。经过养蛊,如今的套虏以土默特部落为主。

总之,大明自成化之后,北边打的全是破裤子缠腿的烂仗。明鞑两方双向奔赴,鞑子部落一方面求封求贡,又时不时南下抢劫一把;明军则时不时出关“搜套、剿套”,割了鞑虏人头升官发财。

这期间朝廷不少官员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搜套投入大见效小,于是决定开始建边墙筑城堡。

但是陕北明军五万多兵力分散在三十六堡驻守,一旦套虏集结了五、六万兵力,很容易破关南下的。

历代时不时有朝臣动过复套的心思,杨一清也不例外。他认为“以一面而遮千余里之冲,遂使河套沃壤为寇巢穴”,只有夺回河套,重建东胜卫,以黄河为守,才能根本改变边防的被动局面,同时还可以在河套开“屯田数百万亩”以解决军需问题。

为此杨一清在弘治孝宗年间为复套做过准备,但是没有钱。

第二天杨植从府谷回来,听到杨一清派人告之正巡边延绥镇东路,连忙追了过去。

直面河套的明军防御系统是以内外两套边墙为支撑的,从防御系统的东路神木营最外面的边墙向北望去一片沙漠,这片沙漠正在南下。?微^趣?小??说??? ?追}o最?新§?章>节£

杨一清望着沙漠呆呆看了半天,闷闷不乐道:“二十年过去了,沙漠越来越近了!”

他转头对张缙道:“再过几年沙漠堆上边墙,胡骑纵马即可飞跃而过,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在这里最多干三年就要离开,然后相信后人的智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