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161章 望崦嵫而勿迫

第161章 望崦嵫而勿迫

大明肃州卫之西是哈密卫。咸鱼墈书 追最芯章节哈密的居民主要是畏兀儿、哈刺灰,以耕织为生,非常恭顺。大明初期在哈密建立了羁縻卫所以护卫甘肃。

但是时过境迁,自宋朝开始,中原四大垄断产品钢铁、丝绸、茶叶、瓷器的生产基地全在东南,由此形成了发达的东南海贸。陆上丝绸之路早已萧条,大明在西北无利可图,仁宗昭皇帝不勤远略,宣宗承之,在西北东北撤回很多卫所,封了瓦剌的后人为忠顺王,本土畏兀儿人的贵族为忠义王,实行羁縻土司制管理。

到孝宗时期,哈密所有的鞑子都信了回教,现在哈密最大的势力是吐鲁番的满速儿汗,他是元朝四大汗国之一东察合台汗国的第十三代汗王。

一张白纸,涂上什么就是什么。处于部落民阶段的鞑子打到哪里就皈依了哪里的宗教、接受了哪里的语言文化,变成了其他的种族,连铁木真起家时的几个老部落都不例外。满速儿虽然是根正苗红的成吉思汗后人亦未能免俗,他入了回教自称苏丹满速儿,大明称为速坛满速儿。

满速儿一会儿向大明称臣进贡请求贸易,同时又攻打畏兀儿忠义王,年初更是劫掠边关,进攻肃州。朝廷被迫派兵部尚书金献民率重兵入甘肃援救,且称满速儿为回贼。

由于鞑子苍白的文明底蕴极其容易被夺舍,李福达在板升城如龙归大海,不但山西逃来的白莲教徒皈依了他,板升城周边的鞑子小部落很多成为太平教信徒。

草原上生产力低下,鞑子女人的价值还不如一个瓷碗,平日被当成生育工具在男人之间换来换去,她们听到李福达不但说众生平等,而且说男女平等,立刻成为太平教的狂信徒,连带她们生的孩子。

第三次大同兵乱时,三百多大同乱兵逃北被吉囊接走,他们当中一部分加入了鄂尔多斯部,另外一百多人来到板升城。这一百多迷茫找不到出路的军兵很快成了太平教骨干。

惠庆秀才完全照搬礼经,仿周公建立的制度实行军政一体兵农合一,按伍、两、卒、旅、师、军的军制建立了太平军。李福达称为大祭司,简称司,只研究天理不问俗务;军政由惠庆、邵进禄、郭巴子分别任太师、太傅、太保,号称三公,每人各领一军,每军两师;六师的长官称为师帅,每师帅兼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鞑子的每个大部落由一个个小部落组成,因利而聚无利而散,小部落游牧时换一个大部落投靠是常事;能被大明收编,哪怕只是大明赐个封号有大明交易的资格,那简直就是长生天庇佑,何况是加入明军。

边关巡抚轻易不会给鞑子部落互市文凭,至于想拿到兵部的正经编制更比登天还难。因此在春荒之日,很多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等大部落不要的小部落纷纷投靠太平军,被太师惠庆重新编伍。′d,a~w+e/n¢x?u/e¨b/o`o!k-._c·o′m*

女人另外编成一个女子营,由惠庆的秀才娘子为营长;未满十五岁的少年被编成娃子营,由邵进禄的儿子为营长,女子营娃子营由三公直属。

板升城的人口激增,存粮显然捱不到夏收。在众旅帅、师帅的请求下,李福达决定西征耶路撒冷。

鞑子有丰富的长途转场经验,他们准备好大车及干粮,沿着阴山、狼山、亦不剌山的南麓,踏上了西去的路途。

当他们来到居延海边歇息时,从甘肃来了一名鞑子使者,自称带来汉文与突厥文版的《圣经传》。

这个消息在太平军里传得沸沸扬扬,李福达没有想到天人亲授的圣经这么快就有人为之写传,他一时拿不准是人人可阐发圣经好,还是由太平天国垄断圣经解释权好。既然大家都知道有人为圣经做了注释,李福达和三公商议后,决定召集旅帅以上的高层接见使者。

“这位老倌,在下就是李福达,请问老倌来自何方,为圣经做传的又是何方神圣?”

巴特去过北京,给文曲星当过家丁,眼界比草原上的鞑子和中原的乡下人高出三四层楼,对上俺答都不怎么发怵。他大方地回答道:“李大喇嘛,大明有位状元公读过圣经后,认为圣经切合孔孟之道,有教化人心之功,就给圣经写了注解,并让人把圣经和圣经传翻译成突厥文,以便大喇嘛在西域传播。”

毡帐内胡汉众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惊讶地肃立起来。李福达也是呆若木鸡,半晌后从矮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