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国靠在墙边,双手抱胸:“开始吧,我看你能说出什么道道来。`我.地*书·城+ *蕞*辛!蟑′劫+埂`辛-快~”
沈良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了一行化学方程式:“首先,我们来看超导材料的基本结构特征…”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沈良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在黑板上飞快地书写着各种公式和图表,从晶体结构讲到电子配对,从库珀对理论讲到约瑟夫森效应。
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清晰透彻,逻辑严密。
在场的工程师们越听越震惊。李明华悄悄对王海涛说:“这理论水平,比咱们厂的总工程师都要高啊。”
王海涛也是目瞪口呆:“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他懂这么多?”
更让人震惊的是,沈良不仅理论扎实,还能将复杂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给大家听。
“超导现象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车流,”沈良生动地比喻道,“普通导体就像是城市道路,到处都是红绿灯和限速,电流走走停停,会产生阻抗。而超导材料就像是没有任何障碍的高速公路,电流可以无阻地通行。”
张德贵听得频频点头,心中的疑虑彻底消散。这种对理论的深度理解,绝对不是临时抱佛脚能够达到的。
钟建国脸上的轻蔑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困惑和震惊。他原本以为沈良最多只是个实用主义者,没想到理论功底如此深厚。
“理论讲完了,现在开始实践。”沈良放下粉笔,走向实验台。
他熟练地点燃酒精灯,调配各种试剂。每一个动作都显得从容不迫,仿佛做过千万遍一样。
“制备这种复合材料,关键在于控制烧结温度和保持时间。”沈良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温度高了,晶格结构会被破坏;温度低了,又无法形成稳定的超导相。”
他将调配好的原料小心地放入坩埚,然后放进小型电炉。“现在我们需要在950摄氏度下保持两个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
钟建国皱着眉头:“这个温度你是怎么确定的?”
“通过相图分析。”沈良毫不犹豫地回答,“这种材料的固相反应温度区间是920到980摄氏度,我选择950度是为了确保反应完全而又不破坏晶体结构。”
钟建国继续追问:“那为什么是两个小时,不是一个小时或者三个小时?”
“因为扩散动力学的计算结果表明,在这个温度下,原子完全扩散需要的时间是105到130分钟,我取120分钟是为了保险起见。!狐?恋~文*血? ,埂!歆¢蕞?哙?”沈良的回答依然条理清晰。
这种对细节的掌控让在场所有人都服了。这绝不是背书能够做到的,而是对整个工艺流程的深度理解。
等待烧结的时间里,沈良又在黑板上画出了几种不同的材料结构图,详细解释了每种结构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钇钡铜氧系列的超导材料虽然临界温度高,但机械性能较差,不适合做成线材。而铌钛合金虽然临界温度低,但韧性好,可以拉成很细的丝。”
李明华忍不住问道:“沈工,那我们厂里用哪种比较合适?”
“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建议采用改性的钇钡铜氧材料,通过添加银粉来改善其机械性能。”沈良在黑板上画出了详细的工艺流程图,“这样既能保证较高的超导性能,又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沈良小心地将坩埚从炉中取出,放在石棉板上冷却。
“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他用镊子夹起一小块烧结好的样品,“如果我的理论和操作都正确,这块材料在液氮温度下应该具有完全的超导性。”
张德贵早就准备好了液氮和检测设备。当样品被放入液氮中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几秒钟后,奇迹发生了。一个小磁铁被放在样品上方,竟然悬浮在了空中!
“迈斯纳效应!”李明华激动地喊道,“真的成功了!”
整个会议室瞬间沸腾了。所有的质疑声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赞叹和钦佩。
钟建国脸色变得异常复杂。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闹剧,没想到沈良真的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如此完美,无可挑剔。
“不可能…”他喃喃自语,“这种水平的技术人员,怎么可能藏在一个小钢铁厂里?”
沈良平静地看着他:“钟处长,现在您还认为我的技术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