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好梦。免费看书就搜:你阅读 niyuedu.com何庆海早晨起来看了一下时间,天呐,己经10点多了。
自己睡了个自然醒真舒服。家里静悄悄的,怎么没听见有人说话呢?于是起来以后看到大姐在看着小五, 小三小西在旁边也静悄悄地玩耍着。
炉子烧的暖烘烘的。爹娘没在家里。大哥也没在。这时候只听大姐说的。老二赶紧洗脸,饭菜在锅里呢。
何庆海回答道,知道了,然后推门出去了,看这天气,好家伙,雪还没停啊,昨天感觉。雪小多了,这咋还又下起来没完了呢?这都连着下4天雪了。
这时候何庆海隐约听到村子里边的东头,西头都有人吵吵把火的声音。但是能见度很低,何庆海也没叫那真儿。
放完水赶紧回到屋里。 跺跺脚。脚底踩了雪进到家里屋里化成了水,所以家门口都是有点儿泥泞的感觉。
坐在炉子旁拿着早晨大姐给热的二盒面馒头, 里面夹着一些咸菜,就这样大口吃了起来,小三小西这时候又过来了,看样子肚子里还能吃点儿,于是掰了一个馒头,一人一半也给里面加点咸菜,让他俩拿着吃。
这时候何庆海就问道大姐。 爹娘还有大哥去干啥了?这大雪天上哪儿去了?
这时候大姐回答道,这场雪下的时间太长了,村儿里又有好多人家的房子塌了,尤其是靠东边儿山坡有几家的地窨子都压塌了。
早晨村儿里人有人喊爹知道了,然后就去帮忙了。娘和大哥也跟着去帮忙了。
没错,这时候的东北天气如果连着下 三西天的暴雪可想而知,雪的重量加在房子上,房子会被压塌的,而东北这时候的 地窨子房屋还存在很多。
基本上每个村子都有几家有那样地窨的房子居住。
(展现了80多年前东北山林中常见的居所——地窨子。这种居所是由闯关东的汉族人命名,并反映了东北特有的气候环境。东北虽寒冷,但山林密布,资源丰富。清中期以后,为谋求生计,众多关内汉人纷纷涌入东北,以伐木、耕种或狩猎为生。面对东北的严寒和自身的贫困,他们选择地窨子作为住所,这是一种无奈也是自然的选择,是他们能够建造的最简单且有效的御寒居所。在地面上挖坑,上面架起木材,再覆盖上泥土”。兽皮或者稻草
地窨子的顶部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房屋形状结构,这不仅是采光的天窗,)
因为这样的房屋都存在的时间比较久,所以雪太大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容易把人全家都埋在雪里。
毕竟解放没几年都穷,当年日本人还在的时候,在村里盖了一些房屋,基本上也都分给村子里的一些年轻人。
能盖得起房子的人家。都陆续的盖上了房子,但是也都是泥土房。总体来讲比地窨子强多了。宽敞最起码没有那么潮湿。
然而现在村子里还有很多年纪大的老人都还住在地窨子的小房里。
有的人家盖了房子以后,地窨子保留下来,做个暖菜窖用也是很好的。
这个时候己经下午2点多了。听到有人开门的声音,在门口跺脚。首到家里人回来了。爹娘还有大哥陆续进来,大姐赶紧给他们倒热水喝。
这时候只听娘说。这场雪下的,这村里好几家的房子都压塌了。
这今年过了年以后,这雪下这么大,真是太少了,今年开春儿肯定不缺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农民看天吃饭没办法,都盼着春天不旱,水分充足,秋天收成好。
这几天雪下的大,每天爹都给房子上的雪扫两次。村儿里很多人家也都是这样做的,就怕雪大把房子压塌了,这是每个东北老爷们冬天必须干的一件事儿。给房顶扫雪。
何庆海听了赶紧问道,那人伤到没有?一共有几家房子塌了?
只听老爹说,哎,东边前坡那地方的几家基本都不行了,那房子根本就不能住。
那地窨子解放前都存在多少年了?再说那几家都是老人。清理房子上面的雪不及时,所以就被压趴了。
现在村里开会决定让他们的儿女把这几个老人都接回去。只听何庆海说道。那他们的儿女同意给接回去住吗?
只听老娘说道不接回去,看大队长不收拾他们。这也不是个长久的事儿,毕竟都分家多少年,住一起肯定也不习惯,听队长的意思是暂时先住着,等到开春儿的时候忙完了春种好像。想想是盖房子还是怎么着?
听队长的意思啊,可能是让这些儿女每家出点儿力,或者做点儿土砖,给老人盖两间房。
有一家老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