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己有盈利,一切都有了启动的基础。
查完账目,确认无误后,徐茉莉开始着手写计划书。
当下开放经济己是大势所趋,她深知自己的新厂需要政府的支持。
既然无法贷款,那就争取让政府解决场地问题,毕竟新厂建成后,既能为当地创造政绩,又能解决就业难题。
她奋笔疾书,将心中的规划与期望,都融入到这份计划书中。
在接几天里,徐茉莉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全身心投入到新厂计划书的撰写中。
办公桌上堆满了资料,纸张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规划和设想。
终于,一份凝聚着徐茉莉心血与智慧的计划书新鲜出炉。
完成的那一刻,她长舒一口气,眼中却透着一丝忐忑。
她深知林致远思维缜密,眼光独到,便第一时间把计划书拿给他看。
林致远放下手中事务,认真研读起来,不时提出专业的见解和修改建议。
在他的指点下,徐茉莉仔细修改了几处关键内容,又重新一笔一划地撰写了一份。
周一清晨,徐茉莉精心收拾一番,身着干练的职业装,头发整齐盘起,眼神中透着自信与坚定。
她将计划书小心翼翼地放进公文包,前往省政府,去找省二号领导。
此前林致远带她拜访过,所以他们曾有过一面之缘,这让徐茉莉稍感安心。
见到领导后,徐茉莉礼貌地打招呼、寒暄,随后递上计划书。
领导接过,脸上带着客气的微笑,起初只是随意翻看,并未特别上心。
可看着看着,他的神情逐渐专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赞赏。
这份计划书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从市场分析、产品定位到运营模式、发展规划,无一不展现出专业与前瞻性。
与当下多数小打小闹、局限于家庭作坊式的创业思路截然不同,它就像一道光,瞬间点亮了领导的思路,那些一首困扰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问题,似乎都能从这份计划书中找到解决的方向。
领导看得入神,不时询问徐茉莉一些细节,徐茉莉都对答如流,言语间满是对项目的信心与热忱。
许久,领导放下计划书,微笑着说:“这份计划书很有价值,我们需要在会议上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徐茉莉心中一喜,她知道,事情有了转机,有了希望。
从省政府出来,徐茉莉步伐轻快地回到工厂,一边继续处理日常事务,一边满心期待着好消息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