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南城儿女[年代] > 43、打起来

43、打起来

业业干了快二十年,为了拿到“劳动模范”的称号,当年她怀着孩子还在加班,后来孩子掉了,她不坐月子又去上班,没错她这么做是有私心的,但她也真真实实地付出了,凭什么在多年后因为她的私事就否定她的

付出呢?

这让她十分心塞。

而工厂那些人的举报,更是让她看透了人情冷暖。

她算不上长袖善舞的人,但这些年来,她不曾和任何工友红过脸,工友有困难,她都是主动帮忙,她虽然不清楚是谁举报了她,但总归是心寒了,她说什么也不可能跟这种人再一起工作。

没了工作,又不能去当临时工,要是换成其他人,说不定直接当个家庭主妇,但李兰之不想。

她从小的经历告诉她,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靠自己才是最靠谱的。

她想来想去,觉得现在想进工厂不太实际,很多工厂现在都不招人,就是招人也是招年轻人,还得是有学历的年轻人,她两样都拼不过人,唯一的出路只能像朱国文那样??当个个体户。

现在外头的个体户越来越多,七九年刚改革时,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还要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当年发放首批个体工商经营执照时,也不过才两百多户,到今年,好像已经有好几万的个体户。

除了像朱国文这样的卖鱼佬、卖菜老,还有卖衣服的、卖吃的,她自己拿不定主意。

再说有常小满这事摆在前头,这次她选择和常明松商量。

常明松说:“民以食为天,做吃的是最保险的,但一来租店面需要不少钱,二来要做吃的,关键是做东西要好吃。”

李兰之的厨艺虽然没到难吃的地步,但也说不上特别好,要靠美食来赚钱,估计还是有些困难。

对于卖衣服,常明松是这样说的:“衣服要进货,这首先就要一笔不少的资金,要是卖得出去还好,要是卖不出去,衣服就会在手里,再说衣服这东西又不是吃饭,一天不吃都不行,大家一年到头未必会买一件衣服,这生意做不了。”

李兰之其实是有意做服装的,她跟常明松有不同的看法。

以前的人的确很节俭,一件衣服缝缝补补要穿好多年,小孩子的衣服更是一件件传下来,大的穿了给小的穿,小的穿不了还会送给亲戚。

可自从改革开放后,很多人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大家会觉得穿缝缝补补的衣服是种节约的美德,可现在大家越发在意形象,手里稍微有点钱的,都不会让自己穿得破破烂烂。

还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喜欢追潮流,花衬衫喇叭裤,女孩子买各种漂亮的裙子,在打扮自己这方面,他们非常舍得花钱。

另外如今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以后大家的购买力只会越来越强,买衣服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她挺看好服装行业的。

她把自己的想法委婉说出来。

常明松听完却意味不明地看了她一眼:“你想卖衣服?既然你都决定好了,那又何必说要跟我商量?”

这话味道很冲。

以前的常明松从来不会用这种语气跟她说话,自从常小满的事件后,两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常明松作为受害者,心里天然有种高高在上的姿势,而李兰之作为做错事的人,在他面前莫名矮了一截。

听到这话,李兰之抿了抿嘴唇说:“我没决定好,我这不是跟你商量嘛,你要是觉得卖衣服不能做,那就不做好了。

常明松脸色这才好看了一点:“不用商量,服装行业肯定做不起来,我的意见就是你先去国文的鱼档口,跟他学习怎么卖鱼,回头时机成熟了,你租个摊位也去卖鱼就好了。”

朱国文今年去深圳寻找机会被骗得血本无归,朱六叔为了这事还气病了,从深圳回来后,朱国文还继续卖鱼,不得不说,卖鱼这行业真旺他,同样的鱼,人们就是喜欢跟他买。

常明松觉得朱国文肯定有什么卖鱼秘诀,所以他让李兰之去他档口学习,回头把他的本事学过来了,再自己租个档口,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听到这话,李兰之再次支吾了起来:“这样不好吧?”

虽然是邻居,但朱国文凭什么教她?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赚钱的本事谁愿意教给别人呢?

另外她不想当卖鱼佬,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市场上的卖鱼佬都是男人,她一个女人去卖鱼一来太突兀,二来卖鱼每天弄得一身鱼腥味,她很讨厌那股味道,且卖鱼要搬鱼杀鱼,那都是力气活。

总结下来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