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乔正埋首审核一批新到的海贸税款账册,忽然听到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第¨一?墈\书-旺¨ ·冕~沸\跃,黩?
\”大人,工部急报!\”林柏匆匆进来,递上一份加急文书,\”黄河桃花汛提前,曹州段堤坝出现险情,恐有决口之虞!\”
林乔眉头一皱。黄河水患关系千万百姓性命,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吩咐备轿,前往工部商议对策。
工部衙门内气氛凝重。几位河道官员围着沙盘争论不休,而工部尚书则愁眉不展地来回踱步。见林乔到来,众人如见救星般围了上来。
\”林大人,您精于算学,快来看看这堤坝加固方案!\”工部尚书拉着他的手走到沙盘前,\”传统筑坝法这次怕是顶不住了。\”
沙盘上,黄河曹州段蜿蜒如蛇,一处标红的堤坝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之\”字形裂缝。林乔仔细观察水流方向和堤坝结构,发现传统夯土筑堤确实难以抵御今年异常迅猛的桃花汛。
\”何不试试新式筑坝法?\”林乔突然说道。
\”新式筑坝法?\”众人面面相觑。
\”翻译馆最近完成的《水利几何》中,提到一种利用几何原理设计的堤坝结构。\”林乔解释道,\”通过改变迎水面的角度和加固关键受力点,可以大幅提升抗洪能力。\”
工部尚书将信将疑:\”这番邦之法,能合用吗?\”
\”治水之理,不分中外。\”林乔坚定地说,\”眼下情况紧急,不妨一试。我这就去翻译馆请徐光启先生前来协助。\”
两个时辰后,徐光启带着几个翻译馆学员赶到工部。他们迅速计算水流冲击力、堤坝承重等参数,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弧形堤坝结构。与传统直线堤坝不同,这种设计将水流冲击力分散到整个弧面,大大减轻了局部压力。
\”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工部尚书急切地问。
\”若按传统方法,需征发民夫五万,耗时半月。\”徐光启指着图纸说,\”但用此法,只需两万人,七日可成。关键在于精确计算每个受力点的加固位置和角度。\”
林乔看到几位河道官员仍面露疑虑,当即决定:\”本官愿以身家性命担保此法有效。立即上奏陛下,请求即刻施工!\”
加急奏折很快得到皇帝批准。林乔不放心,亲自前往曹州督工。临行前,小树拽着他的衣袖,小脸上满是担忧:\”爹,黄河危险,您要小心。\”
林乔心中一暖,蹲下身平视儿子:\”放心,爹有分寸。你在家用功读书,等我回来检查你的几何功课。\”
小树却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木盒:\”这是我做的防水罗盘,根据佛郎机人的设计改良的。爹带上它,以防雨天迷路。\”
林乔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个精巧的指南针,外壳用蜡密封,确实能防水。?c¨h`a_n~g′k′s¢.+c~o/m_他惊讶于儿子的手艺和心思,紧紧抱了抱这个早慧的孩子:\”爹一定平安回来。\”
曹州工地上,新式筑坝法起初遭到老河工的强烈抵触。他们祖祖辈辈都用夯土筑堤,对这种\”番邦花样\”嗤之以鼻。
\”大人,这弯弯曲曲的堤坝,老祖宗见了都得气活过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河工嘟囔道。
林乔不恼,耐心解释:\”老伯,您看这水流冲击的方向。直线堤坝正面受力,容易溃决。而弧形堤坝将水力分散,反而更稳固。\”
老河工将信将疑,但官府命令不得不从。随着工程推进,弧形堤坝的优势逐渐显现——用料省、进度快,最重要的是,它能巧妙地引导水流方向,减轻冲击。
第七日傍晚,当百年一遇的桃花汛洪峰抵达时,新筑的堤坝稳稳地承受住了冲击。而下游几处仍用旧法的堤段却险象环生,全靠紧急加固才免于决口。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龙颜大悦,当朝表彰林乔和翻译馆众人。就连一向反对西学的严世蕃也不得不承认,这次确实是\”番邦之法\”立了大功。
\”陛下,此次治水成功,证明西学确有可取之处。\”林乔趁热打铁,\”臣请扩大翻译馆规模,系统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利国计民生。\”
皇帝欣然应允,下旨增拨经费,并允许翻译馆招收更多学员。这一决定在士林中引发轩然大波。保守派指责这是\”以夷变夏\”,而开明士人则纷纷送子弟入学,形成了一股小小的\”西学热\”。
小树作为翻译馆年龄最小的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