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太息,浮云几何,转眼便到了腊月。
江南的冬日虽不如京城那般寒风刺骨,却也带着几分湿冷的寒意。
到了冬日便更没什么娱乐活动了,这日胤祐正坐在书房内手捧一卷古籍,看得津津有味。
忽然小顺子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
“七阿哥,京城来人了!”
小顺子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
胤祐放下书卷,抬眸望去。
“哦?可是额娘派人送东西来了?”
他心中隐隐有些期待。
自南下以来,他与额娘佟佳氏虽时有书信往来,却也难解思念之情。
小顺子连连点头:“正是呢!七阿哥您快瞧瞧,这盒子可沉了!”
胤祐接过木盒,入手沉甸甸的,颇有分量。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盒盖,一股淡淡的檀木香气扑鼻而来。
盒子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样物件。
最上面是一件叠得方方正正的石青色莲花纹袍服。
袍服的料子是上好的云锦,触手柔软,光泽莹润。
他又拿起袍服下面的一方锦盒。
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支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狼毫笔。
笔杆温润细腻,雕工精湛,笔尖锋芒内敛,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再往下,则是一本用丝绸包裹着的书册。
胤祐轻轻打开书册,只见扉页上写着西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御制诗集》。
这是……宫人抄录的康熙诗作?
他翻开书册,细细品读着康熙的诗作,嗯,似乎比乾隆的好上一点。
最后,在盒子的最底下压着一封信,信封上是佟佳氏熟悉的簪花小楷。
“吾儿胤祐亲启”。
胤祐深吸一口气,缓缓拆开信封。
展开信纸,佟佳氏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
“祐儿,见字如晤。”
“自汝南下,额娘无时无刻不挂念于心……”
信中,佟佳氏絮絮叨叨地讲述着京中的琐事。
哪位嫔妃又得了皇上的宠爱,哪位皇子又惹了祸事……
字里行间,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切与思念。
“……年关将至,额娘为你备了几样礼物,聊表寸心。”
“那件袍服,是额娘估摸着你的身量亲手为你缝制的,愿你穿着它,平安顺遂,步步高升……”
“那支玉笔,是皇上赏赐的,望你勤勉向学,不负圣恩……”
“那本诗集,是皇上的心血之作,你当细细研读,体悟其中深意……”
“另,额娘听闻你在曹家读书习字,颇有长进,甚感欣慰……”
“……望吾儿谨言慎行,不骄不躁,早日学成归来,以慰额娘之心。”
“切记,切记!”
读罢来信,胤祐只觉心中五味杂陈。
他将信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回盒中。
“小顺子。”
胤祐轻声唤道。
“奴才在。”
小顺子连忙应声。
“备纸笔,我要给额娘回信。”
“嗻!”
夜幕降临,曹府内一片静谧。
胤祐坐在书桌前,提笔蘸墨,思绪万千。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行行字迹逐渐清晰。
最后,胤祐握着笔,又在信纸上做起画来。
因着他对颜料过敏,所以这画只是用墨水简单勾勒,像是后世小人书一样。
胤祐先是画了自己坐在书桌前读书的模样,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自己,头上顶着一本书,做苦读状,旁边写着:“头悬梁,锥刺股,然并卵,皆因书太古。”
又画了自己在庭院里练字的场景,一个小人儿挥舞着比自己还高的毛笔,墨汁西溅,配文:“笔走龙蛇浑不觉,一笔下去纸尽折。墨染宣纸三千尺,只为练得颜筋柳骨力透纸背时。”
再画了自己与曹颙游江宁的画面,两人并肩而行,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小人儿胤祐指着一堆小玩意儿,双眼放光,配文:“金陵繁华迷人眼,奈何囊中羞涩钱。若得日进斗金术,定叫曹兄买断街。”
最后一幅,画的是自己收到额娘礼物的场景,小人儿抱着紫檀木盒,喜笑颜开,旁边画了一颗大大的爱心,写着:“额娘厚爱暖心房,礼重情深意更长。纵有金山银山在,难及额娘手中线。”
画完,胤祐满意地吹了吹墨迹,将信纸细心折好,放入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