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穿成康熙七阿哥后咸鱼翻身了 > 第141章 新发现

第141章 新发现

钱裕嘴角轻扬,浮起一抹讥诮冷笑,声如寒刃破风:“哼,本官早料及此!七阿哥莫不是以为银钱自天而降?视这赈灾之事,如寻常宴客般轻易?且拭目以待,不出多时,他必为钱粮困窘,届时,看他有何颜面于皇上面前卖弄能耐!”

户部侍郎在旁,神色恭谨,俯身低声道:“大人,我等当如何行事?”

“严盯紧守!”钱裕眼眸骤亮,精光闪烁如鹰,“每一笔支用,皆需详尽记录,必得淳贝勒方略处印信核验!银钱可予他,但账目务必明晰无误!他既自诩才高,我倒要瞧瞧,这二十万两耗尽之后,他拿何填补亏空!那时,纵皇上偏袒,无银便是无银,且看他如何收拾残局!”

户部算盘拨得噼里作响,所谋者,岂止银钱,实乃淳贝勒仕途之沉浮。这二十万两赈灾银,于灾民为活命之资,于胤祐却似悬顶之剑,存亡之机,全系于他应对之策。

淳贝勒府中,书房静谧。

顾寒舟双手高捧几卷精心誊录、整理得极为齐整的图纸文稿,呈于胤祐面前,难掩激动之色,声音微颤道:“贝勒爷,幸不辱命!”

他伸手指向一幅绘制精妙的河道图,目中满是欣喜:“属下遍阅诸多档案,又参详靳文襄公遗策中的零散记述,终得将这‘引黄济淀’之初步构想,还原七八成!”

图上,一条引水线路蜿蜒而出,自黄河下游某处分岔,似灵蛇游走,绵延至数百里外的白洋淀水系。沿途关键闸口、分洪区域及需加固堤段,皆细致标注,每一处标识皆蕴含治水智慧。

“靳公当年便己洞察,黄河尾闾淤积日重,单靠堵截决口,绝非长久之策。唯有主动引流,借低洼湖沼分洪,方可缓解下游河道压力。”顾寒舟详解道,“此份图说,不仅有线路规划,更有‘滚水坝’‘减压闸’之具体形制与精准测算数据,虽部分内容遗落,但核心思路清晰,极具参考价值!”

胤祐俯身细观,目光紧锁图纸,专注非常。此正为其“堵疏结合”治水方略中“疏”之关键所在!若能施行,既可消弭黄河水患,又可增益华北水系,福泽后世!

“善!顾先生,立此大功!”胤祐难得展颜一笑,旋即又蹙眉道,“然此工程浩大,涉及地域广阔,技术要求甚高,非一时可竟全功。当下,我等最为急需者,乃能速见成效之加固堤防之法。”

恰在此时,一亲信神色匆匆,自外而入,双手奉上密报。

“爷,京郊工匠营地传来消息。”亲信俯身低语,“‘三合土’试验己然成功,其硬度远超普通夯土。然几种关键辅料,如上等石灰、特定河沙及糯米,用量极大,采买与运输极为不易。若欲大规模用于河堤修筑,成本高昂,且工匠亦需专门训教,短期内,实难支撑大规模施工。”

胤祐接过密报,眉头紧蹙,似拧成一个“川”字。技术难题与成本管控,实乃任何大型工程皆难以回避之棘手困境。

“顾先生。”胤祐抬首,目光投向顾寒舟,“靳公遗策中,除宏观治水方略,可曾提及堤防修筑之具体技术改良?”

顾寒舟略作沉吟,思忖后道:“有!靳公曾详述一种‘埽工’与‘石工’并用法,以捆扎之高粱秆或柳枝埽,搭配块石护堤抢险,见效迅速,成本亦相对较低。又言于关键迎水面,可用掺杂碎石、细沙之粘土分层夯筑,以增强堤岸密实度……”

“即刻将这些方法整理出来!”胤祐当机立断,语气坚决,“另传令工匠营地,‘三合土’研究方向,暂转为如何降低成本、简化工艺!不必强求极致强度,只需较现有夯土有明显提升即可!同时,令其尝试将‘三合土’与靳公所言‘粘土掺石夯筑法’相结合,探寻更优方案!”

时不我待,银钱有限,汛期如猛兽将至,步步紧逼!胤祐深知,必须多管齐下,全力寻求最快、最有效且最经济之应对良策。

他缓缓起身,踱步至窗边,透过窗户,望向那阴霾沉沉的天际。赈灾点初现成效,然户部虎视眈眈;技术方案虽现曙光,材料瓶颈却亟待突破……千头万绪,压力如山般沉重。

“王管事那边,令其务必稳守局面,防疫之事至关重要,绝不可有丝毫差池。”胤祐神色凝重,吩咐道,“告知他,本贝勒会尽快抽空亲往查看。”

“嗻!”亲信领命,恭敬退下。

此刻,书房中仅余胤祐与顾寒舟二人。

“贝勒爷。”顾寒舟望着胤祐略显疲惫却依旧挺拔如松的背影,心中感慨,忍不住轻声劝道,“您己殚精竭虑,尽力而为。赈灾之事繁杂琐碎,千头万绪,非一人之力所能……”

“先生。”胤祐轻声打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