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4章 作死十族方孝孺

第24章 作死十族方孝孺

,这是出了大事了,可前面的人既然看到了,能不能念出来啊。

方孝儒虽情商不高,但对待学问,他可是极其认真。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沉声诵读起来:“滚滚长江……”

仅仅一个开篇,便让不少学子羞愧难当,纷纷将自己的“大作”撕得粉碎。

没写!

没看到就是没写!

谁都不傻,仅看这开篇便知,与他们的作品简直是天壤之别。

今日这场诗会,必将名留青史。

那时的场景,若是将他们的那些“杰作”记录在册,恐怕会让他们颜面尽失,甚至连子孙后代都跟着蒙羞。

毕竟,老话常说,不怕不懂行,就怕同行相衬。

平日里,他们的作品虽然未必让人惊艳,但至少也能赢得几声称赞。

然而,放在此刻,与胡惟庸的《临江仙》相比,简直是被踩在泥里,毫无光彩可言。

几位学子撕毁了手中的“大作”,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惺惺相惜的意味。

聪明人自然懂得与聪明人为伍。

“段兄,你觉得这首词如何?”

“虽然只听了开篇,但仅凭这开篇的笔力,后续也绝不会差!张兄,你呢?”

“张某也是如此认为!咱们这些微末之光,还是别去与皓月争辉了!”

“哈哈,段某也是这么想的,遇到这等大才,甘当萤火之光也未尝不可,输了是常理,赢了反而不正常!”

……

不得不说,这两位学子的话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这胡惟庸,绝对是个大才子。

此时,胡惟庸已经写完了上半阙。

那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让一众学子仿佛看到了史书中那些文臣武将逐渐凋零的景象。

方孝儒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博览群书,四书五经、史书典籍无一不读,但正因为读得多,他才更清楚自己与这位“落榜老考生”的差距。

这首词,光是诵读便让人感到荡气回肠、慷慨悲壮,更遑论其深意。

胡惟庸此时也颇为感慨。

来到这个世界,见到了许多曾在历史书上才能见到的“名人”,他对这首词的感悟愈发深刻,笔下的文字也愈发激昂。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随着方孝儒大声诵读出这最后一句,满场学子仿佛醉酒一般,满脸通红、双目赤热地看向胡惟庸。

然而,胡惟庸却随手将笔一扔,擦了擦手,笑着问道:“诸位,在下这首词如何?”

这番气度,远非眼前这些尚未踏入官场的毛头小子所能比拟。

也不知道是谁胆子这么大,直接大声问道:“这位兄台的词作让我们自叹不如,敢问尊姓大名?”

胡惟庸听了,微微一笑,眼睛转了转,笑着回答:“在下姓陈,名近南,陈近南是也!”

(本章完)

-------------胡惟庸深谙处世之道,虽然玩闹无妨,但绝不和朱元璋开玩笑。

他如今的身份是恩科的主考官。

今天遇上一群应科举子的诗会也就罢了。

若是写了一首词,还留下自己的名字,岂不是给了这些士子结交主考的机会?

到时候有些事情可就说不清了。

于是,他干脆给自己套了个假名。

刚刚站在一旁,比方孝儒还激动的那个在胡惟庸看来最有文采的年轻士子,向胡惟庸深深一揖。

“陈兄,解缙今天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小弟自愧不如、甘拜下风,也感谢陈兄让我今天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名士风采!”

胡惟庸一听这名字,顿时愣住了。

解缙?

他就说嘛!

自己随便出来走走,竟然遇上个文采出众的,还以为大明的学子水平真这么高呢。

如今一看,原来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

这就完全能理解了!

整个大明二百七十年间,真正被史书记载为才子的只有三人。

第一个就是眼前这个满脸敬佩的解缙。

第二个是徐渭,字文长。

而第三个嘛,巧了,正是今天胡惟庸“写”的这首《临江仙》的原作者,杨慎!

今天可真是有意思,用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大作,折服了另一位明朝三大才子解缙。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神奇。

和谢榛客气了两句后,胡惟庸突然问了一个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