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的中医大学运动场被阳光晒得发亮,红色跑道像条燃烧的绸带,加油声此起彼伏。免费看书就搜:完本神站 wanben.info欧阳美仪穿着印着岐黄社logo的白大褂,腰间挂着急救包,里面的云南白药气雾剂和栀子大黄散小瓷瓶叮当作响。昕玥戴着袖章——那是赵阳用红绸子临时做的,上面歪歪扭扭绣着“小医仙急救队”,药箱带子太长,只能斜挎在胸前,像只准备起飞的小企鹅。
“姐姐快看!铅球比赛开始啦!”昕玥踮脚趴在栏杆上,发辫上的阳池穴卡通发卡随着动作晃了晃,“穿蓝色背心的哥哥发力时手腕抖了一下,可能受伤了!”美仪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只见选手落地时手腕过度背伸,表情瞬间扭曲,铅球“砰”地砸在草坪上,溅起几点草屑。
两人小跑着穿过跑道,昕玥的药箱在腿边晃荡:“哥哥,是不是阳池穴疼?”她仰头望着选手,后者正抱着手腕吸气,腕关节内侧肿胀明显,压痛集中在腕背横纹处——正是手少阳三焦经的阳池穴。美仪蹲下身,轻轻活动他的腕关节:“掌指关节活动受限,可能是韧带拉伤,《医宗金鉴》说‘腕骨错缝,宜攀索叠砖法固定’。”
“我带了杉树皮夹板!”昕玥从药箱里掏出薄片,那是上周和爷爷视频时学的,“爷爷说杉树皮有弹性,比木板更贴手腕!”她小心翼翼地将夹板固定在腕关节背侧,用弹力绷带缠绕,动作熟练得像个小护士,“姐姐调栀子大黄散,我来吹吹哥哥的手腕,凉凉的就不疼了。”
美仪在急救箱里取出瓷碗,倒入栀子粉和大黄粉,比例严格按照爷爷的秘方1:1:“栀子主清热,大黄主活血,为什么还要加冰片?”她故意考妹妹,指尖捏着冰片碎屑,在阳光下像碎钻般闪烁。昕玥眨眨眼,小舌头抿了抿嘴唇:“冰片能让药性‘坐小火车’,走得快,透皮吸收!爷爷说‘芳香走窜,引药入经’!”
旁边的裁判老师看得目瞪口呆,他带过专业运动队,从未见过这么小的急救员:“小姑娘知道《医宗金鉴》?我们队医都用西医处理,没想到中医骨伤药这么讲究。”美仪笑着解释:“急性期用栀子大黄散清热消肿,恢复期加续断、骨碎补,中医骨伤科的三期用药,比单纯冰敷更全面。”
刚处理完铅球选手,跑道另一侧传来惊呼:短跑选手在冲刺时小腿肌肉拉伤,正抱着脚踝在地上打滚。昕玥立刻拽着美仪的衣角:“姐姐,是承山穴附近!《针灸大成》说‘主腿肚转筋’,快用隔姜灸!”她的药箱里还备着艾条和生姜片,都是爷爷提前切好晒干的。
美仪让选手伸首小腿,找到承山穴位置——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处,触诊时能摸到紧张的条索状肌束。“昕玥递生姜片,艾条距离皮肤三厘米。”她一边吩咐,一边用拇指弹拨承山穴,“弹拨法能松解粘连,艾灸温通气血,比单纯按摩见效快。”昕玥举着艾条,像举着魔法棒,奶声奶气地数着:“1、2、3……艾烟像小蛇,钻进哥哥的肌肉里啦!”
整个上午,岐黄社的急救站成了运动场最热闹的角落。赵阳负责处理腰部扭伤,用他跟正骨师傅学的“斜扳法”,“咔嗒”一声复位时总能引来惊叹;林婉儿记录病案,发现80%的运动损伤集中在手足阳经穴位,笑着说这是“动则阳经先受邪”的活体教材。
中午休息时,昕玥坐在台阶上啃三明治,突然看见铅球选手一瘸一拐地走来,手腕上的夹板换成了她画的卡通图案——小熊举着药材的Q版形象。“小医仙,这个夹板能带走吗?”他不好意思地挠头,“同学说比医院的石膏好看一百倍。”昕玥立刻掏出彩笔,在夹板上画了个阳池穴小太阳:“记住哦,三天后换续断膏,爷爷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中间要接骨续筋’!”
下午的跳高比赛,一名女生落地时踝关节扭伤,肿胀迅速蔓延至足背。美仪触诊发现丘墟穴压痛明显,属于足少阳胆经损伤:“用《伤科补要》的消瘀止痛膏,昕玥调药时记得加醋,引药入肝。”昕玥点头,边往药粉里加醋边念叨:“醋是药引子,能让药材听话,往肝经跑!”
裁判老师全程围观,掏出手机拍下药材调配过程:“我要发给省队队医,他们总说中医慢,其实急救一点不逊色。”他指着昕玥的药箱,“特别是这个小丫头,把《医宗金鉴》变成了卡通说明书,连我这个西医都看明白了。”
运动会结束时,岐黄社共处理了27例运动损伤,无一例转为慢性炎症。赵阳在朋友圈发了九宫格照片,其中一张昕玥蹲着给选手贴膏药,药箱里的药材分门别类,旁边配文:“中医急救天团今日营业,小医仙的杉树皮夹板成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