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除夕前夜,北京城郊的方舱医院被红灯笼映得暖黄,空调管道里飘着若有若无的饺子香——那是白菜猪肉馅里混着茯苓粉的清润,还有蒸山药的甜糯,在消毒水的气味里辟出一方温暖的孤岛。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woshucheng.com美仪的白大褂下穿着绣着小药罐的红围裙,发辫上别着用干姜和陈皮做成的“驱寒小发卡”,正蹲在临时厨房的案板前,给最后一屉饺子捏出“麦穗纹”。
“茯苓粉要拌在肉馅里,就像给脾胃派个‘健脾小管家’,”她笑着对旁边的护士小张解释,“《神农本草经》说茯苓‘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过年吃饺子,既要饱口福,也要护脾胃。”案板上的山楂丸被摆成花朵形状,旁边贴着昕玥画的小标签:“吃肉肉别忘嚼一颗,山楂小卫士会帮你打败‘积食小怪兽’!”
昕玥的视频连线在六点准时接通,小姑娘穿着绣着金元宝的红棉袄,发辫上缠着橘子皮编成的“吉祥小辫”,身后的医馆后院飘着爷爷新写的春联:“百草回春融雪气,千方济世暖年心”。她举着半片晒干的橘子皮,对着镜头晃出“沙沙”的响声:“叔叔阿姨们看!这是‘新年香囊原材料’,把愿望写在纸上,塞进橘皮小船里,等春天来了,橘子树会带着病毒一起漂走哦!”
镜头扫过方舱的各个病房,患者们捧着橘子皮认真书写:有人写“希望孙子考上大学”,有人写“想回家吃妈妈做的红烧肉”,最让美仪鼻酸的是28床的小朋友,用拼音歪歪扭扭地写着“希望护士姐姐的口罩不会压疼脸”。当橘皮香囊被挂在床头,清新的果香混着艾草余味,竟比香水更让人安心——这是中医的“芳香疗法”,更是中国人特有的“以味寄情”。
饺子出锅时,不锈钢餐盘碰撞的声响盖过了监护仪的滴答声。62岁的张大爷盯着碗里的饺子发愣,面皮上隐约可见茯苓粉的浅黄斑点:“多少年没在外面过年了,”他用筷子戳破饺子,白菜汁混着茯苓的淡香溢出,“我老伴儿生前最会调肉馅,总说‘茯苓补心脾,过年吃了不心慌’——”话未说完,眼泪己掉进醋碟,却又笑着咬下一口,“嗯,和老伴儿的味道一样,带着土腥味的甜。”
美仪的手机突然震动,视频里出现爷爷和杰克的身影。老人举着刚熬好的“驱寒姜茶”,铜锅里的生姜片随着搅动跳起小漩涡:“当年在唐山抗震,除夕夜里熬的也是这锅茶,”他的白胡子上沾着姜沫,“现在杰克给茶包加了区块链溯源,每个姜片都带着北纬37度的阳光。”杰克对着镜头展示姜茶包装,上面印着昕玥画的“姜饼人小卫士”,旁边配文:“喝了这杯茶,病毒怕怕怕!”
最热闹的是“药材灯谜会”。昕玥举着写有“边吃饺子边猜谜”的牌子,奶声奶气地念道:“‘偷梁换柱’打一味药材——是木蝴蝶!因为它‘翅薄如纸,能破瘀血’!”38床的小李突然站起来,举着橘子皮香囊喊:“我知道‘夫妻同心’是什么!是合欢花,因为《本草纲目》说它‘安五脏,和心志’!”满舱的笑声惊飞了窗外的麻雀,监护仪的曲线也跟着柔和起来。
当跨年的钟声在远处响起,美仪看着患者们床头的橘子皮香囊,突然想起第156章昕玥教做防感香囊的场景。此刻的橘皮香囊里,除了中药材,还多了份沉甸甸的心愿——就像爷爷说的“药借民气,民借药力”,这些带着体温的饺子、写着愿望的橘皮、混着药香的年味,早己超越了食物的范畴,成为支撑患者熬过寒冬的精神药方。
68岁的李奶奶把吃剩的饺子皮攒起来,泡进爷爷寄来的山楂丸水:“这叫‘开胃汤’,”她笑着对邻床解释,“我孙女在医馆当小义工,说‘脾主肌肉,吃好饺子才能有力气打败病毒’。”她摸着胸前的橘皮香囊,上面的愿望条在灯光下轻轻晃动,“等出院了,我要把这个橘子皮种在阳台,让它长成会治病的小树。”
深夜的方舱走廊,美仪靠在清洁区的椅子上,看着手机里保存的患者吃饺子视频。昕玥的橘子皮香囊在镜头前晃荡,某个瞬间,阳光穿过橘皮的纹路,在白墙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像极了她画里的药材小精灵在跳舞。而远处的医馆,爷爷正在给最后一位患者号脉,老座钟的滴答声里,混着新收的艾草香——那是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准备的,新的希望。
这顿特殊的年夜饭,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家人环绕,却有比任何珍馐都珍贵的东西:是美仪团队藏在饺子里的健脾智慧,是昕玥赋予橘皮的美好期许,是爷爷熬姜茶时注入的岁月温情。当患者们含着泪咬下饺子,当愿望随着橘皮香囊在床头摇曳,中医,再次用最温暖的方式告诉世界: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