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医道双星 > 第174章·重症患者的希望

第174章·重症患者的希望

2025年二月初五的深夜,ICU病房的空气仿佛凝固成冰,心电监护仪的蜂鸣器每跳动一下,都像在敲打着众人的神经。免费看书就搜:狐恋文学 hulianbook.com感染科医生李哲宁躺在病床上,血氧饱和度勉强维持在88%,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枕边还放着他未写完的抗疫日志,字迹停留在“今天教小张认足三里穴”的末尾,墨迹被水渍晕染成浅灰。

美仪的防护服拉链拉到顶,只露出护目镜后的双眼,发辫上别着用石菖蒲和冰片制成的“开窍小发卡”,针灸包斜挎在胸前,里面的安宫牛黄丸铝盒随着跑动发出轻响。她的指尖刚触到李哲宁的寸口,脉微欲绝的触感就让心尖一颤——这是《温病条辨》中“邪入心包,神昏谵语”的危重症候。

“准备醒脑开窍针法!”美仪的声音透过N95口罩略显 muffled,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人中穴向上斜刺0.5寸,施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涌泉穴首刺1.5寸,配合提插捻转;劳宫穴浅刺0.3寸,用泻法!”她的右手己捏着0.35mm的银针,在消毒后的穴位上快速进针,“《针灸大成》说‘人中治癫痫卒倒,涌泉主尸厥足寒’,此刻银针就是打开生命之门的钥匙。”

陈立明主任握着气管插管设备站在一旁,护目镜后的目光从质疑转为紧张:“他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只有6分,再拖下去——”话未说完,就看见美仪将安宫牛黄丸研成细粉,用温盐水调成糊状推入鼻饲管:“《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主之’,清热开窍,正好对证‘热闭心包’,”她盯着鼻饲管里的金黄药糊,“西药降颅压需要时间,中医的开窍法要抢在‘脑疝’之前。”

最让人心碎的是昕玥的“加油手牌”。小姑娘每天清晨都会趴在ICU的玻璃上,举着比自己还高的卡通画: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叔叔踩着针灸针火箭,周围环绕着安宫牛黄丸变成的小太阳,右下角用拼音写着“李叔叔醒醒,你的足三里小卫士在等你!”画纸边缘还贴着她从医馆捡来的黄芪切片,说是“给叔叔的补气小礼物”。

奇迹在第五天的黎明初现。美仪行针时突然发现,李哲宁的睫毛轻轻颤动,像蝴蝶收拢翅膀般微微起伏。她立即调整针法,在百会穴加灸:“督脉通于脑,灸百会能引阳气上达,”她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针灸甲乙经》说‘百会,主卒死尸厥’,这是神窍将开的征兆。”

监护仪的曲线在第八分钟出现微妙变化,原本平首的脑电波形开始出现细小的波动,血氧饱和度从88%升至91%。陈立明主任的瞳孔在护目镜后骤然收缩,他盯着最新的CT影像,脑水肿程度竟比24小时前减轻15%:“你们的针法和药丸,像是给脑细胞装了‘重启键’,”他指着李哲宁逐渐红润的口唇,“比单纯脱水治疗快了整整半天。”

昕玥的加油手牌在第七天换了新图案:医生叔叔握着银针打败病毒,脚下踩着写有“安宫牛黄丸”的七彩祥云。她隔着玻璃用手指比心,发辫上的石菖蒲叶片随着动作摇晃,在晨光中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极了她画里的“开窍小精灵”在跳舞。

当李哲宁的手指终于能轻微蜷曲,美仪在治疗笔记中写道:“今日劳宫穴得气时,患者出现无意识抓握,这是‘心神渐复’的标志。想起爷爷说‘针药相合,效如桴鼓’,此刻方知古人不欺我。”她望着窗外渐融的积雪,突然明白,中医的急救智慧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银针与药丸的默契,是典籍与临床的共振。

最让护理团队震撼的是后续变化。李哲宁的体温在银针刺激后两小时开始下降,从39.5℃降至38.2℃,痰液也从深黄黏稠转为浅白易咳。“这是‘热邪外透’的表现,”美仪指着舌苔变化,原本焦黑的舌质竟透出淡淡粉色,“就像《伤寒论》说的‘阳复则生’,阳气回来了,生机就来了。”

昕玥的新画作被护士们悄悄贴在ICU的白板上,画中的李哲宁医生抱着药箱,箱盖上写着“针药双绝,百病皆怯”。当他的睫毛再次颤动,这次是有意识地眨动,护目镜后的美仪终于露出微笑——那是连续奋战12小时后,第一个真正的微笑。

而我们的故事,也在这场与死神的针灸竞速中,再次见证了中医在危重症领域的奇迹。当银针穿透皮肤的瞬间,当安宫牛黄丸的药香弥漫病房,当昕玥的加油手牌在玻璃上投下温暖的光影,中医,正以它穿越千年的智慧,为生命点燃希望的灯。那些写在《温病条辨》里的急救条文,那些刻在老药工记忆中的药丸制法,还有一个孩子用童真画出的加油漫画,共同编织成一张守护生命的网,让每个濒临绝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