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医道双星 > 第200章·传承与希望

第200章·传承与希望

2029年清明后的第七日,北京欧阳氏医馆的后院飘着细如牛毛的春雨,青石板小径被冲刷得发亮,新翻的药田里泛着湿润的草木气息。三岁的昕玥蹲在金银花藤蔓旁,小手指轻轻拨开绒毛般的新芽,发辫上别着用连翘花和医用口罩熔喷布编成的“新生发卡”,鼻尖沾着淡淡的土腥味。

“姐姐你看!”她突然转身,掌心托着两簇刚露头的嫩芽,叶片上的绒毛在雨丝中泛着微光,“金银花宝宝长出小手掌了,等它们开花,我们就送给武汉的陈阿姨、罗马的马可叔叔,还有非洲的Aisha!”小姑娘的眼睛弯成月牙,雨衣上的卡通药材图案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就像爷爷说的,好药材要长在春天里,中医的根也要扎在春天里。”

美仪蹲下身,指尖抚过藤蔓上的绒毛,想起三年前在武汉方舱医院,陈雨薇收到第一剂中药时的情景——那时的金银花还未盛开,熬药室的蒸汽却早己模糊了护目镜。她的白大褂口袋里装着最新的《中医抗疫年鉴》,封面是昕玥画的金银花仙子,捧着药罐飞向世界各地,下方印着爷爷的题字:“草木有本心,医道无终始”。

后院的老槐树又抽出新枝,树影斑驳间,能看见前院忙碌的身影——杰克正在指导年轻医师调试新一代“小药童机器人”,机器人草帽上的太阳能板随着光线转动,像极了老槐树枝叶追逐阳光的模样。昕玥突然蹦起来,雨衣上的铃铛叮当作响:“我要给机器人姐姐戴金银花项链!这样它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春天的味道。”

药田的角落,爷爷戴着草帽侍弄新栽的黄芪苗,背影与1976年援非时的老照片重叠。美仪望着老人弯曲的脊背,突然想起抗疫最艰难的那个凌晨:方舱医院的灯光在暴雨中忽明忽暗,昕玥趴在诊疗台上画了整夜的加油漫画,把每间隔离病房的玻璃都贴满了戴护士帽的黄芪和举着药罐的茯苓。那时的中药热气与针灸微光交织,让所有患者相信,只要药香在,希望就在。

“还记得吗?你在ICU给那位奶奶施针,我在旁边画‘穴位小火箭’,”昕玥突然拽住美仪的手,把金银花嫩芽放在她掌心,“奶奶醒来说,银针的光像星星,比呼吸机的灯温暖多了。”小姑娘的话让美仪眼眶发热,掌心的嫩芽轻轻颤动,仿佛在呼应三年前那个充满希望的清晨。

医馆外的街道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却很快被中药粉碎机的轰鸣盖过。杰克抱着新研发的AI舌象仪走过,仪器外壳上刻着昕玥画的舌苔小侦探,旁边用中英文写着:“你的舌头会说话,我来帮你翻译呀!”这是即将送往非洲的首批设备,随箱还装着昕玥手绘的药材卡片,每一张都贴着从医馆后院采集的干花标本。

“爷爷,黄芪苗要浇水啦!”昕玥突然举着迷你喷壶跑向药田,水珠从草帽边缘滴落,在黄芪叶片上滚成晶莹的珍珠。爷爷笑着接过长柄锄头,翻松的土壤里露出去年埋下的药材渣——抗疫期间用过的藿香、佩兰、金银花,如今化作春泥,滋养着新的生命。

暮色西合时,医馆的铜铃再次响起,几位戴着口罩的患者走进来,衣襟上别着昕玥送的“防疫小勋章”——用金银花藤和3D打印的银针模型制成。美仪注意到他们的舌苔比初诊时红润许多,脉象也从细弱变得和缓,就像后院的金银花藤,在春雨的滋润下,正悄悄舒展新的枝桠。

“姐姐你看!”昕玥突然举着刚完成的画作跑过来,画布上,老槐树的枝桠化作巨大的手掌,托着无数小药童飞向世界各地,每个小药童都背着印着各国国旗的药箱,“这是中医的春天,”她用蜡笔在角落画了个戴着草帽的自己,旁边是蹲在地上的美仪和拄着拐杖的爷爷,“只要我们的根扎在土地里,春天就会一首来。”

夜雨在屋顶敲出舒缓的鼓点,美仪站在诊室门口,望着后院药田朦胧的轮廓。三年前的抗疫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防护服下的汗水、翻译软件的滴答声、昕玥画在玻璃上的加油漫画,还有爷爷在电话里反复叮嘱的“辨证论治”。而现在,这些记忆都化作了眼前的景象——老槐树下的药田生机勃勃,新一代中医人带着AI设备走向远方,昕玥的笑声混着中药香飘向夜空。

忽然想起《黄帝内经》里的句子:“夫西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中医的根本,从来都在这土地里,在草木的枯荣中,在一代又一代人俯身耕耘的身影里。就像后院的金银花,今年的花谢了,明年还会开得更盛;抗疫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中医与疫病的斗争却从未停止。但只要有人记得望闻问切,有人懂得辨证施治,有人愿意蹲在药田里等待第一片嫩芽,中医的春天,就永远不会缺席。

昕玥不知何时趴在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