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闷头赶路,离家越近速度越慢,她不敢回家,突然意识到自己闯下大祸。
她磨磨蹭蹭的天黑才到村口,看到出来接她的赵大柱,心虚的人都站不稳。
赵大柱忙扶助钱氏,满心关心,“这是怎么了?累了?”
钱氏不敢看赵大柱,闷声说:“没事,就是饿了。”
回到家里,崔氏见钱氏脸色不好,担心的说:“赶了一天的路累了吧,吃了饭赶紧回屋歇着。明天让大柱陪小玉摆摊,你再歇一天。”
崔氏端出给儿媳留的油酥饼和凉拌野菜,还有几块五花肉。
钱氏红了眼眶,强憋着,吃的狼吞虎咽,吃着吃着忽然呜呜的哭了起来。
亲爹娘不问她累不累,过得好不好,只逼着她交出秘方。
婆婆给她留五花肉,一首关心她是不是累了,催着她多休息。
可是她却把小姑子200 两的配方偷偷告诉了泄露出去。
钱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赵小玉坐在屋里,听到哭声,心里明白了七八分。
大嫂在书中的人设便是扶弟魔,弟弟扒在她身上吸血,她也心甘情愿。
和赵大柱有一拼,应了那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赵小玉那日让钱氏和她一起与王掌柜谈配方买卖的事,就是要让钱氏明白这配方的重要性。
不过,钱氏还是没顶住爹娘的 PUA。
好在她事先有所防备,钱氏只知道一部分调料,也不知道做法。
听她哭的这么难过,看来还不算太傻,还有救。
赵大柱和崔氏不明所以,又是询问又是安慰。
-----
钱家,钱有财吃着卤煮,不满意的说:“这味道很一般呀,不对味。”
吴氏和钱老汉小半年没吃到肉了,此刻吃的满嘴是油,不觉有什么不对。
吴氏吧唧吧唧嚼着大肠说:“许是没炖到时候,这不是你饿了着急吃吗?再多炖一会就更入味了。”
钱有财:“不对,明天去镇上买一碗赵小玉做的尝尝。”
吴氏:“想吃就找你姐要就是了,凭啥还要给钱。她就应该早点给咱们送来尝尝,不孝的东西。”
第二天,赵小玉仍旧早早出摊,对钱氏不冷不热的,没有说破。
钱氏比以往更勤快,也不说话只是抢着干活。
临近晌午时,吴氏来了,神气的喊:“大妞。”
“娘,你怎么来了?”钱氏吓得一哆嗦,忙回头去看赵小玉。
见赵小玉仍津津有味的坐在那啃鸡爪,没往她这面看。
钱氏拉着吴氏到一边,紧张地问:“娘,你怎么来了?”
吴氏见钱氏怕成这样,挣着不肯走,“瞅你那怂样,亲娘都不能来你摊子看看?”
“这不是我的摊子,这是小玉的。”钱氏劲大,一着急拦腰抱着她娘到边上。
吴氏最看不上赵家一家子把赵小玉当个公主供着,不过眼下她也不敢和臭脾气的赵小玉翻脸,便压着脾气说:“你弟说咱家做的卤煮味不对,让我来要一些回去尝尝。”
钱氏听了松了一口气,她还担心吴氏不管不顾的首接找赵小玉要配方,“娘,我这就去给你盛,你等会儿。”
钱氏回到摊位,讨好的笑笑说:“小玉,我娘来了,想尝尝咱家的卤煮,我给她盛两碗,钱我回去补给你。”
钱氏说完也没敢首接去盛卤煮,而是紧张的等着赵小玉答应。
赵小玉撩起眼皮,淡淡的扫了一眼不远处满脸不耐的吴氏,“嗯,你盛吧。”
吴氏这才着急忙慌的盛了两碗包给吴氏。
赵小玉心想味肯定不一样,先不说调料不全,就是调料一样,这先后顺序,用多用少学问大了,她们自然做不出正宗卤煮的味道。
吴氏拿着卤煮不满的嘟囔,“一家子供着她,我看能上天不成,都被退亲了,你们还供着。”
钱氏没接话,推着她娘让她快点回去。
吴氏回到家里,三人吃了赵小玉做的卤煮。
没法比,味道差太多了。
吴氏气的脸都黑了,钱有财也生气。
不过几人想到赵小玉那蛮横的性子,配方是要不出来了。
钱有财出主意,“算了,就这样吧,赵小玉卖15 文一碗,咱们就卖10 文,我就不信卖不出去。”
第三天,吴氏和钱老头来到太平镇摆摊。
他们原本去别的镇上摆摊的,可是舍不得钱雇牛车,老两口也抬不了那么远,索性干脆就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