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玉听着王媒婆走了,才出了屋子问:“娘,她来给我说亲?”
“是呀,娘就说我家小玉是个有福气的,王媒婆挑了三家不错的人家。”崔氏笑得一下年轻了十多岁。
“都有谁家?”赵小玉坐到崔氏旁边。
三柱、西柱凑热闹,也坐了过来。
大柱、二柱、赵德旺也不出去干活了,担心靠的太近,赵小玉害羞,便不远不近的坐在院子里支棱起耳朵听。
崔氏一边说一边分析,高兴的好像只要赵小玉嫁的好她就再也没有什么烦心事了。
“何木匠手艺很好,家里也简单,就她一个儿子,姐姐己经嫁人了,里正家做的桌椅都是找他打得,人长得也端正。
还有明善堂魏大夫的徒弟,王媒婆说他己经出师了,都能独自给人瞧病了。
说到这,崔氏的音调再也控制不住的上扬。
赵小玉没接话,等着崔氏继续说。
等了一会见崔氏不说话,便问:“娘,不是还有一个。”
崔氏不想提这人,可是闺女问,她有些不情愿的说:“还有咱们村的赵学才,他是家里最小的,全家人供他自己读书,就是不知道学问怎么样?今天秋闱他也参加。”
赵大柱插话说:“赵学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小白脸一个。”
分明就是缩小版的王秀才。
赵德旺也说:“平时在村里也见不到他,秉性如何都不好说。”
大家都怕赵小玉又犯了喜欢读书人的毛病,挑中赵学才。
在这个世道,老百姓要想出头读书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原主这一点倒是清醒,只是识人不清。
她要在这个世界做生意过好日子,难免要和这些权贵打交道,要是没有一个能给她撑腰的婆家就太危险了。
随便一个衣着华贵的人都能当街调戏她。
按照这个思路分析,这几人都不能满足她的要求。
如果成婚不能给她助力,她为什么还要结婚。
那她还不如守着家人好好过日子。
穿过来之前,赵小玉的父母离异后又各自组建家庭,她从初中起就住校,生病了自己去医院,难过了自己擦眼泪,所以她格外珍惜赵家人。
珍惜赵家人对她无私的爱。
赵小玉想着想着突然红了眼眶。
这次穿越必定是老天爷对她的弥补。
崔氏吓了一跳,“好闺女,怎么还哭了?”
崔氏抱紧赵小玉,妥协的说:“你要是就喜欢读书人,咱们就选赵学才,总不至于再碰到一个王枫林。”
赵小玉一听,再也憋不住,眼泪噼里啪啦的掉。
娘也太宠她了,什么都依着她。
她这一哭,家里人都慌了,凑到她身边心疼的劝着。
赵小玉哭了好一会才将自己的想法挑挑拣拣的和爹娘说了。
赵德旺觉得闺女说的有道理。
再说小玉有兄弟有侄子,将来就算不成婚也有人照顾,现在赵宝根和小玉都比和她娘钱氏还亲。
崔氏不这么认为,“小玉,兄弟侄子再亲也不如你将来和和美美的一家人亲。”
赵小玉虽然不能完全体会崔氏的苦心,但是不耽误她知道崔氏是全心全意的为她好。
赵小玉不忍心崔氏为她担心,于是说:“娘,我嫁人,遇到好的我一定嫁。只是我不想将就。”
赵德旺说:“就依小玉。只是咱们得想好原因,不能让王媒婆觉得咱家太挑剔,把名声搞臭了。”
的确是这个道理。
赵小玉说:“那就说我还没长成,担心以后生不了孩子再被婆家嫌弃,想等长成了再议婚。”
崔氏摇头,“不好,这种事传开了对你名声不好。”
赵德旺,“就说咱们舍不得小玉,让她在家里再留一年,一年后再议亲。”
“那他们定然会说你们是要扣着我给家里赚钱,说你们狠心坑闺女。”
崔氏:“没事,我和你爹还怕这些吗?”
“我怕,我不乐意。那就说我想给家里多赚两年钱,弥补我之前不懂事犯下的错事。反正我之前有多不着调,大家都知道。”
这事议定了,崔氏又担心小五的那个主子会不会再来找事。
方才赵小玉一激动将酒鬼耍赖的事情说了出来。
赵德旺说:“以后小玉就别去出摊了,让老大媳妇和三柱西柱去。”
老大媳妇长得又高又壮,一般流氓都不敢轻易靠前,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