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小英雄孤身押运假乞丐只身探访
程江为见十多个衙差拥进城隍庙来,便问道:“那叫化犯了甚么罪,你们来捉拿他?”
众衙役中有认识程江为的,走出来说道:“原来是程少爷,怪不得未知这乞丐来历。这东西哪里是当叫花子的,他是南宋遗军。几年前在临安、庆元一带,犯案如山。都只道他已隐姓埋名藏躲在甚么地方,不会再出来。谁知他竟敢假装一个乞丐,匿在这廊檐底下。凑巧有一个伙计因事到这庙里,一眼便看出。”
程江为闻听,随即出庙归家。次日,向家中言明,独自骑上马,去浮玉山拜师。
云中麒原籍是两浙路桐庐县人氏,父名德,字双鹤。在开封府辖区做了十多年知县,夫妇生有三子,前面两个都因故而亡,因此云双鹤夫妻把小子看得十分珍重。
云双鹤亲自教他读书,才十二岁就在当地很有点文名。十三岁这年,因跟母亲到国寺迎香。被寺院住持智方大师看见,说云中麒的骨气非凡,定要收在跟前做徒弟。夫妇既把他当做宝贝,如何肯送给一个和尚做徒弟。
智方费尽唇舌终于把云双鹤夫妇说通,教儿子拜禅师为师。不过这拜师做徒弟,并不是落发出家。因智方禅师是宋朝晚期四大侠客之一,要收云中麒做徒弟,是要传授其剑术。
四大侠客第一个是南佛慕容昭良、第二是北仙叶秀衣、第三是东皇莫离,第四位便是这位智方禅师,人称西圣。
云中麒从智方禅师修炼数年,禀赋足天分高的人,无论学习甚么东西,成功是比寻常人迅速些。他虽不能说尽得智方禅师精髓,然几年苦练的工夫,已非等闲之辈。云双鹤在河南路将近做了二十年的官,宦囊也积下许多银两。那时蛮子正十分猖撅,中原也受其害。云老先生恐一旦生变,所得积蓄仓促间不能运回家乡。知智方禅师本领了得,江湖上无人不知,欲请求他帮家产押送回老家。无奈智方和尚是个方外人,不肯担当这种差使,却担保云中麒能押送回籍,沿途万无一失。见智方禅师这么说,虽不放心自己儿子能担此重任,然亦无可奈何,委实找不出第二个比较妥当的人来,只好听天由命。
所熟知的人知道后,皆为他捏一把汗。云中麒却行若无事,上船即吩咐一班船夫水手道:“你们均知这船上装载的是数十万金银,又恰逢这战火四起时,在江湖河里行走,确不是一件当耍的事,大家都得千万谨慎。但是我教你们小心,并不是要防强盗。倘若真有强盗前来打劫,也没甚么用处。我说的当心,是教你们仔细听我的吩咐。水路全仗顺风,此去两浙,谁也算不定须行多少日子。照行船的惯例,凡遇顺风,总得行船,风色不顺,就得停泊。有时一连刮十天半月逆风,船便得停泊十天半月不能开动。这回却不然,咱不问风色如何,我说要开船,那怕刮着再大的风,也是要立刻开船。我说这码头须停泊多少日子,那怕整天整夜的刮着顺风,也是要停住不动。有时经过一个埠头,看天色本可以停船了,我说不能停,就不能停。荒僻芦苇之中,本不是停船的所在,然我说要停在这里,就得停在这里。总之,事事须听我的吩咐。遵着我的吩咐,再出意外,便有天大的乱子,也不与你们相干。”
船夫和水手见闻听,当然诺诺连声答应。开船之后,一切都请命而行。
每行至一处码头,云中麒必上岸拜访当地的能人。路途中虽也经过几次明抢暗劫,然没有一个能得逞的。他虽年少,却并不存心伤人,每次只显出一点儿惊人的本领来,将抢劫的强徒打退便了。因此云中少侠的声名,绿林好汉中无人不知道,也无人不佩服,更没有记恨前来报复的。
不一日,已至两浙路境界,船停泊靠岸。打听这一带,并没有大能为的人,便懒得上岸去拜访。这时,正是八月间天气,夜里月色清明如镜。
云中麒坐在船头,对着波光月影。想起这趟独自押运这一船金银,连赶数十天行程,沿途遇了不少的强人,居然能平安无事的到了临安辖区。若再有几日顺风,就很容易的得到家乡。二十岁的人,能负起如此重大担当,在江湖上行走的,只怕古今英雄当中,也没有几个有这般能耐。想到此处,不觉得意起来。即叫随从取来壶酒,独自对着月光,浅斟漫酌。不知不觉,已饮到了三更时分。
陡觉凉露袭人,正待回舱睡觉。才立起身来,猛觉得船身往下略沉了一沉。云中麒是个生性机警的人,即知是有大本领的人上了船。抬头迎着月光细瞧,只见一个魁伟绝伦的汉子,一只脚立在桅尖上,一只脚向天翘起来。那汉子身法疾快,刚问了一声是谁,已闪落到船头,双脚落下,正如风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