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以工代赈
第五十三章 以工代赈
龙椅之上,康帝一脸肃穆。
他略微抬了一下眼皮,扫过庄天问和赵靖宇,缓缓开口:
“大康连年灾害,流民剧增,当如何赈灾?”
此题一出,陈天佑当即露出了笑容。
赵靖宇三年前独中状元,当时写的策论便是《赈灾新法》,此刻康帝所提策论问题,相当于是旧题新作。
以赵靖宇的水平,这等策论自然是张口就来。
“还真是偏袒得明目张胆啊!”
陈凡心里不由得有些膈应,这康帝对自己的厌恶已经到了毫不掩饰的地步。
如此提问,摆明是告诉满朝文武大臣,朕就是要好好地教训一下陈凡这个不听话的六子!
群臣们自然懂得揣摩帝心,一个个面面相觑之后,心中已经了然。
唯独庄云和微微叹息,觉得康帝此举未免有些过分。
毕竟赵靖宇的策论实力远超庄天问,又何必多此一举去刻意打压一下呢?
"陛下,草民已有答案。"
赵靖宇一身白色儒袍,头戴儒巾,显得尤为儒雅。
他上前一步,拱手道:"《春秋》有云,国有凶荒,则修德减膳。"
“臣以为当先减赋免税,开仓放粮,令各州县设粥棚救济。”
“再令富户捐输钱粮,官府统一调配,此乃圣王之道,历代行之有效。”
此言一出,群臣便立刻纷纷点头。
户部尚书更是直言道:“赵靖宇之言,实乃老持沉重之策,大善!”
“以赵靖宇此等年纪,却能说出此等妙策,臣以为赵靖宇可当知府之职!”
工部尚书谏言笑道。
这赵靖宇毕竟是三皇子的幕僚,他自然乐得借此机会大肆吹捧一番。
万一康帝一开心,真给赵靖宇一官半职,自己在三皇子那儿不也就能够赚回些情分嘛!
“陛下,赵靖宇之策中肯而又不失偏颇,老臣以为可用来推广全国。”
礼部尚书笑着道。
康帝微微点头,群臣如此盛赞,康帝又本就对赵靖宇有所好感,此时自然露出了欣慰之色,道:
“庄天问,你的回答呢?”
"陛下,赵大人所言纯属老生常谈,单纯赈济如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
庄天问不卑不亢地回答,顿时惹来群臣呵斥之声。
“狂妄!此等良策尔竟敢如此诋毁?”
“庄天问,真不知该说你无知者无畏呢,还是哗众取宠?这等计策,你怕是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吧?”
“陛下,臣提议庄天问狂妄无知,蓄意捣乱,理当杖刑三十,驱逐出殿!”
这最后一句话出自陈天河之口,显得尤为阴狠毒辣。
“陛下……”
庄云和当即急了,可刚开口,康帝便摆摆手,示意他不用担心:
“此乃策论,理应畅所欲言,纵然说错,朕亦赦他无罪。”
顿了顿,康帝才接着道:
“庄天问,既然你如此评价赵靖宇,那相比你已经有了更好的答案,说来听听。”
康帝一脸笑意,但多少透着一股看笑话的意思。
他刚才之所以显得如此大度,一个是为了照顾庄云和这个内阁大学士的面子,而另一个则他认为庄天问也就是瞎咋呼,出个丑之后今日这场闹剧也就结束了。
"臣建议以工代赈!”
庄天问朗声说道。
满朝文武大臣顿时一愣,这以工代赈的说法从未听过,难道这庄天问还真有点本事不成?
“你继续说。”
康帝来了兴致。
“每次灾荒,朝廷只注重开仓放粮,但历朝历代下来,又是否真正地解决了灾荒和这些灾民?”
“臣以去年北地洪.灾为例,当时朝廷的确救助了无数灾民,可事后呢?”
“灾民依旧无家可归,无田可种,最终朝廷无法长久地提供粮食,前期所谓的救灾胜果荡然无存。”
“当然若从一开始朝廷便以工代赈,组织流民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按工计酬。”
“这样既解决了饥荒,又兴修水利,使得水患减半,百姓才可真正地安居乐业。”
庄天问侃侃而谈,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这一刻,整个太和殿静的落针可闻。
这些大臣虽然善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但对于策论却是比谁都清楚和明白。
如果按照庄天问的办法,朝廷